B09: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写黄花过一秋
张德宁
■ 徐渭《菊竹图》
  ◆张德宁

  菊花为“四君子”之一,其不畏寒霜、傲然挺立的风姿,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吟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的诗句,营造了一个令人神往的淡泊宁静、超尘脱俗的境界。历代诗人更是借菊抒怀,唐元稹诗曰:“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宋陆游诗云:“纷纷零落中,见此数枝黄。高情守幽贞,大节凛介刚。”还有十分独特的唐黄巢《不第后赋菊》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虽说菊花入画,萌发于五代,据《宣和画谱》所载,画菊的著名画家有黄筌、徐熙、黄居寀等,但没有画作传世。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画菊的作品,是北宋画家赵昌的《写生蝶蛱图》。不过图中仅一株不起眼的菊花,尚不是画面的主角。而最早以墨笔画菊的,是北宋书画家米芾,史称他画有《东篱寒菊图》,惜乎失传。南宋、元代,随着文人画的兴起,画菊的名家渐多,如郑思肖、钱选、柯九思等,大多借菊述志,郑思肖有《画菊》诗:“宁可枝头包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但元代流传下来的菊画很少。至明代,则画学大兴,流派纷呈,能画墨菊的画家众多,如黄翊、陈淳、徐渭、陈洪绶等,其中尤以大写意花鸟画风的开创者徐渭成就甚高。

  徐渭《菊竹图》,纵90.4厘米,横44.4厘米,纸本,墨笔,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图中画一株菊,临风挺立,七朵盛开的花朵簇拥其顶,花朵饱满,生机勃勃。图左画两枝细竹,中间被画面切割,下面扎根于土中,边上杂草、野花丛生,上面竹梢低垂,随风摇曳。画菊用蘸墨法勾花点叶,看去漫不经心,然而枯、湿、浓、淡,错落有致,墨晕、飞白,浑然天成。画竹撇叶,纵横挥洒,却元气淋漓,生意盎然。细笔浓墨写花茎、竹竿,或弧曲遒劲,或爽利挺拔,大写意花鸟画的笔墨特色淋漓尽致。

  图上题句:“身世浑如泊海舟,关门累月不梳头。东篱蝴蝶闲来往,看写黄花过一秋。天池”。未署时日。他感叹自己坎坷潦倒的身世,如一叶飘荡于大海中的小舟,四顾茫茫,难觅泊岸。这应该是他晚年最穷困潦倒时期的作品。46岁那年,他在狂病中疑后妻不贞,将其杀死,自己因此入狱,七年后借了万历皇帝即位大赦之机获释。其后曾应好友之邀赴京,三年后却反目为仇,他又旧病复发,遂归故乡。此后十年,他再没有离开,虽然贫病交迫,但他卖画为生,依然故我,不肯随波逐流,直至去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要闻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综合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看写黄花过一秋
手捏“供春”出新意
颜真卿之父写的墓志
金丝楠木根雕“傲雪”
刊头篆刻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B09看写黄花过一秋 2013-11-16 2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