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本版列表新闻
~~~——《萧思亮墓志》
~~~——《萧思亮墓志》
~~~——《萧思亮墓志》
~~~——《萧思亮墓志》
~~~——《萧思亮墓志》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颜真卿之父写的墓志
——《萧思亮墓志》
循之
■ 颜惟贞《萧思亮墓志》(局部)
  颜惟贞(669—712),字叔坚,唐京兆万年人(今属陕西西安)。颜昭甫次子,著名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之父。生于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卒于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辛亥七月。在科考中判入高第,授衢州参军,温县、永昌二尉。曾代兄(颜元孙)为长安尉,迁太子文学,拜薛王友,加勋上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并由记载:少孤,育舅殷仲容,家贫无纸笔,与兄颜元孙以黄土扫壁,木石画而习之。故特以草隶擅名。后配殷氏,生七子。颜真卿为其第六子。

  值得一提的是,颜惟贞少时得舅父殷仲容的教养。而这位殷仲容是活跃于唐高宗至武则天时代的初唐书法家、画家。唐代书法评论家窦臮在《述书赋》中曾高度评价其书法的成就,评其为唐武德至乾元之间“翰墨之妙,可入品流者”。还说其所题的寺额,如汴州安业寺、东京太仆寺、灵州神马观等,皆精妙旷古。颜真卿也曾在《颜元孙碑》评价:“仲容以能书为天下所宗”,遗憾的是这些题额书法没有传世。

  《萧思亮墓志》刻于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清康熙初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城南神和原,现存西安碑林。颜惟贞撰,正书,共26行,满行26字。据旧拓记载,志盖篆书,3行9字。志石长56厘米、宽55厘米。

  由于此志铭由颜真卿之父颜惟贞撰文,且有数位专家根据颜惟贞所书之《武承规墓志》书法风格认定,虽然《萧思亮墓志》未署书丹者名,实亦为颜惟贞所书等缘故。此志颇受关注。马衡先生曾藏有剪裱本《萧思亮墓志》并在跋中指出,此志为颜惟贞所书。

  此志现存藏本分为“初拓本”、“较旧拓本”和“晚拓本”三种。初拓本,首行“唐故”之“唐”字与末行“春兰秋菊”之“菊”字未损。较旧拓,则“菊”字损左上半,“唐”字尚未损。晚拓则“唐”字亦损右半。根据专家划分,浙江海宁吴氏天乐斋所藏之《萧思亮墓志》,为“唐氏未损”本,与现藏北京图书馆最佳拓本李国松旧藏和顾千里旧藏相同。此本铃有“天乐斋珍藏印”、“海宁吴氏”和“偱之读过”三印。拓本保存完好,淡墨拓且墨色均匀,字迹清晰。

  《萧思亮墓志》书法精美,结体方整,运笔疏朗,捺和钩略带隶意。杨守敬在《评碑记》中称此志书法“精隐疏秀,唐墓志中亦称杰作”。

  循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要闻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综合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看写黄花过一秋
手捏“供春”出新意
颜真卿之父写的墓志
金丝楠木根雕“傲雪”
刊头篆刻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B09颜真卿之父写的墓志 2013-11-16 2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