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颜惟贞少时得舅父殷仲容的教养。而这位殷仲容是活跃于唐高宗至武则天时代的初唐书法家、画家。唐代书法评论家窦臮在《述书赋》中曾高度评价其书法的成就,评其为唐武德至乾元之间“翰墨之妙,可入品流者”。还说其所题的寺额,如汴州安业寺、东京太仆寺、灵州神马观等,皆精妙旷古。颜真卿也曾在《颜元孙碑》评价:“仲容以能书为天下所宗”,遗憾的是这些题额书法没有传世。
《萧思亮墓志》刻于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清康熙初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城南神和原,现存西安碑林。颜惟贞撰,正书,共26行,满行26字。据旧拓记载,志盖篆书,3行9字。志石长56厘米、宽55厘米。
由于此志铭由颜真卿之父颜惟贞撰文,且有数位专家根据颜惟贞所书之《武承规墓志》书法风格认定,虽然《萧思亮墓志》未署书丹者名,实亦为颜惟贞所书等缘故。此志颇受关注。马衡先生曾藏有剪裱本《萧思亮墓志》并在跋中指出,此志为颜惟贞所书。
此志现存藏本分为“初拓本”、“较旧拓本”和“晚拓本”三种。初拓本,首行“唐故”之“唐”字与末行“春兰秋菊”之“菊”字未损。较旧拓,则“菊”字损左上半,“唐”字尚未损。晚拓则“唐”字亦损右半。根据专家划分,浙江海宁吴氏天乐斋所藏之《萧思亮墓志》,为“唐氏未损”本,与现藏北京图书馆最佳拓本李国松旧藏和顾千里旧藏相同。此本铃有“天乐斋珍藏印”、“海宁吴氏”和“偱之读过”三印。拓本保存完好,淡墨拓且墨色均匀,字迹清晰。
《萧思亮墓志》书法精美,结体方整,运笔疏朗,捺和钩略带隶意。杨守敬在《评碑记》中称此志书法“精隐疏秀,唐墓志中亦称杰作”。
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