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我家的年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1月3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臼笃笃 年味别样浓
王文佳
■ 小孙女入神看着周钰栋捣石臼本报记者 张龙 摄
  弄堂人家

  周老伯喜欢亲手用石臼捣芝麻粉和核桃粉,对他来说,这是一段沉甸甸的回忆,更是一份幸福的寄托。

  早上九点钟,法华镇路海富小区7号楼又响起了“笃笃”声,这是周钰栋在用石臼捣芝麻核桃粉,小孙女斐斐靠在边上看得着迷。

  虽然离过年还有两天,家里已经贴好了对联,买来了新盆栽,阳台上挂着自己腌的腊肉香肠,厨房里摆着好几罐自制的腌菜。放着省力的粉碎机不用,包汤圆用的糯米粉和芝麻粉全是周老伯亲自用石臼捣的,对他来说,这是一段沉甸甸的回忆,更是一份幸福的寄托。

  周老伯小时候住在杨浦区辽源新村的弄堂里。小时候用的石臼是外公亲手打造的,直径30厘米,高40厘米,木杵高一米二,立起来比当年的周钰栋还要高。

  别看搬动一下得三人合力,每年过年石臼可都是抢手货。刚过冬至,街坊邻里就会争相跑来借用。弄堂里经常能听到催要石臼的喊话:“张阿姨,侬冲(捣)好勒伐?冲好勒马上跟我讲一声。”“老王伯伯,阿拉外甥今朝夜里厢从北京来,就是想吃我做格芝麻汤团,阿拉跟侬调一调好伐?”弄堂里几乎家家都要轮一遍。

  周钰栋兄妹6个,三代加起来12口人,是弄堂有名的“大户人家”。过年特别热闹,从厨房间到客堂间全是人——打理煤球炉,递食材,捣石臼,做蛋饺,炒瓜子,当然还有专门看热闹的,最挤的时候,楼下找不到个落脚处。“一直要忙到夜里十一二点,也就一起守了岁。”记忆里,过年的主题曲,就是捣石臼的“笃笃”声、铁铲翻炒瓜子的沙沙声、蛋液舀进滚烫的汤勺刹那间的“哧啦”声,还有阵阵笑声。

  后来兄弟几个分家,那个石臼也就找不到了。周钰栋淘了两年多,1995年年底,终于在一个地摊上淘到了现在这个小石臼。他把用石臼捣粉的年俗一直保留了下来,不光如此,腌腊肉、做酱鸭、腌咸菜等,他都继承了下来。每年都做好这些,然后分给女儿女婿。“小时候也没什么好吃的,一到过年有肉吃,那是多高兴的事啊。现在都没这个感觉了,但是传统得保留下来,一来是个念想,二来,自己做,食品安全方面也放心些。” 本报记者 王文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我家的年俗
   第A04版:我家的年俗
   第A05版:我家的年俗
   第A06版:我家的年俗
   第A07版:我家的年俗
   第A08版:我家的年俗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夜光杯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广告
苏浙沪年俗聚一家
千只肉圆 年年送团圆
石臼笃笃 年味别样浓
公告
新民晚报我家的年俗A07石臼笃笃 年味别样浓 2014-01-31 2 2014年01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