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作为节目主持人,除了必须具备形象佳、口齿清楚、语言纯正、反应敏捷、记忆力强这些“硬指标”之外,更加重要的是“内涵”,那就是广博丰厚的学识,亦即主持人的“底气”。曹可凡能够在众多的节目主持人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屡夺金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明慧多闻、博学强识。
在曹可凡主持的种种电视节目之中,最为成功、影响最大的节目是《可凡倾听》。这是曹可凡的品牌节目,也是上海电视台的名牌节目。
为什么《可凡倾听》具有吸引观众的强大魅力呢?
曹可凡精心挑选他的嘉宾。坐在《可凡倾听》聚光灯下的嘉宾,都是文化精英。在节目里,曹可凡让这些观众的“熟人”讲述“陌生”的故事——他们鲜为人知而又生动有趣的人生故事。
请来了文化名人,如同面对一座富矿,观众们都佩服曹可凡的“深掘”故事的本领。为了做好每一期节目,曹可凡都事先做足“功课”,大量阅读采访对象的背景资料,厘清脉络,抓住特点,从中发现一个个闪光点,在访谈时通过提问请嘉宾讲述。所以他是访谈节目的现场掌握者,是嘉宾讲述思路的引导者。比如,他注意到电视剧《乔家大院》里那个山西老板、《甄嬛传》里的皇帝——陈建斌,居然喜欢写诗。在节目中,曹可凡让陈建斌谈诗,而陈建斌的体会是陆游的那句话“汝若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陈建斌说,“你想做一个事情,到那事上你才做准备,显然是来不及的,就是因为你平常有很多涉猎,可能这无形中,会成就你做某些东西。”这样,就使《可凡倾听》有很浓的文化韵味。
每一期《可凡倾听》,如同一篇精彩的人物专访。曹可凡很注意文章的起承转合。曹可凡非常讲究“切入点”的选择,使观众在节目一开始就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曹可凡在采访奚美娟时,出人意料地从她“额头上那个痣”谈起,而采访老作家白桦时,则从白桦与叶楠这两位作家是孪生兄弟说起,一个写了电影《今夜星光灿烂》,一个写了电影《巴山夜雨》……
《可凡倾听》不回避敏感问题。比如,当著名演员张国立之子张默因吸食大麻违反了国家法律被北京警方拘留时,这是广大观众非常关注的热点,曹可凡不失时机地把张国立请到演播室,敞开心扉谈子女教育问题。又如,当赵忠祥因“饶颖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曹可凡请赵忠祥说出心中的故事……在涉及这些敏感问题时,曹可凡始终以严肃的态度进行采访,进行解读,而不是那种猎奇、庸俗的“曝光”式报道。
《可凡倾听》在做演艺界人士的专访节目时,他如鱼入水,游刃有余。然而曹可凡仍不时跨出演艺界,进行“越界飞行”,倒是从另一个角度充分显示了曹可凡的博学。比如,当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来到上海,机会难得,曹可凡把他请入《可凡倾听》。曹可凡跟安藤忠雄谈论起“罗马的万神殿看到顶端光与影的变化”、“巴塞罗那看高第的建筑”……如同半个建筑专家。前几天,我听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上将说,经他“牵线”,曹可凡得以采访90高龄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这样的采访,不仅需要对中美关系的深入了解,而且还要有深厚的英语功底。
年复一年,曹可凡在他的团队的支持下,孜孜不倦地主持了一期又一期的《可凡倾听》。做《可凡倾听》节目,其实也是在做口述历史。在曹可凡的主持下,这些文化名人的口述,必将成为珍贵的口述历史资料,存入当代历史宝库。
十日谈
倾听的背后
跟可凡在“顶级厨师”的相处畅快淋漓,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