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2月1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老眼花”警惕视网膜病变
王富彬
  王富彬

  人称“电脑控”的张阿姨今年55岁,患有糖尿病,退休后宅在家里,长时间看电视、看电脑,有时兴致所致,竟然三顿饭都端在电脑前吃,久而久之,双眼视力逐渐模糊起来。家人担心她的眼睛,提议她到医院去看看,她却挥挥手说:“老了,年老眼花,没事的。”直到有一天,眼睛下部突然像蒙上一块黑布,视野突然缺失了一块,家人连忙送她到医院,诊断结果是因为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出血,要抓紧治疗,否则可能有失明的危险。

  眼科临床医学证明:绝大多数的人在45岁左右眼睛会出现“老花眼”,看小字模糊不清,必须要将书本、报纸拿远才能看清上面的字迹。老花眼的出现,是人眼因为年龄关系的一种老化现象,可以简单地通过戴老花眼镜解决。但是,眼科临床经常会遇到很多病人,他们认为自己是老花眼,实际并不是上面所说的自然老化现象,而是由于某种实质性疾病造成的,由于认识上的错误,常常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容易造成老年人误认为是“正常”老花眼的眼病很多,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得病的早期,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由于血糖水平的忽高忽低波动,眼睛会出现暂时的近视和远视,视力时好时坏,但并不是很差。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还有一个很特殊的特点,当眼底出现改变时,往往首先发生在中周部视网膜,由于这一阶段并不影响与视力密切相关的黄斑,也就是视网膜的中央部位,病人可能会感觉自己的视力很好,也不会想到去医院就诊,常常是无意中检查时被医生发现。但随着病情的进展,视力的下降就是不可逆的了,严重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失明。

  最近来自于眼科的调查结果发现,一旦得了糖尿病,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约50%以上的人会发生视网膜病变,最终失明的几率也很高。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在逐年增加,主要与几个因素有关,如开车的人多了,走路的人少了;吃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人多了,吃粗茶淡饭的人少了;喝时尚饮料的人多了,喝白开水的人少了;宅在家里泡电脑电视的人多了,到户外运动的人少了等等。

  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记住9个字可能是有益的:“管住嘴,迈开腿,定期查”。已经确诊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人,早期仅靠药物控制就可以了。到了中期必须要激光治疗了,此时应及时进行激光治疗,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值得提醒的是假如黄斑出现水肿,新兴的黄激光效果是最好的。晚期病人如出现视网膜脱离时,玻璃体切除手术就不可避免了。(作者为上海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主任医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2014索契冬奥会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读者之声
   第A27版:目击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线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世界别处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出租车
涛声依旧否
糖粥
米芾的石砚
雾凇
今宵灯谜
“年老眼花”警惕视网膜病变
新民晚报夜光杯A29“年老眼花”警惕视网膜病变 2014-02-18 2 2014年02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