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年来,从世博动迁到房屋征收,青龙旧改一直进行得平稳,在“阳光动迁”、“阳光征收”的政策导向之外,“青龙笛子沙龙”又如何促进社区和谐?
名家义教 学笛子“无门槛”
贺静虹是沪上有名的笛子演奏家,出生在青龙,搬迁前在青龙住了半辈子。他曾想,搬家了,能为青龙留下点什么呢?
青龙社区处于老城厢,居民居住条件不好,但青龙的历史文化气息却很浓厚,贺静虹就在社区学校义务教授笛子演奏,不少居民都把学吹笛子当成离开“老地方”的留念。
“别处社区学校学乐器,会要求学生得有基础,我们这里没门槛,只要居民喜欢,都能来免费学习。”贺静虹说,居民们开开心心地来了,学得有点基础了,还能参加社区笛子沙龙,青龙笛子沙龙名声越来越大,周围社区居民也都来了,青龙也就成了“礼乐社区”。
以笛会友 动迁征收好沟通
“居民们以笛会友,说说家常,遇到动迁了,征收了,有什么想不通的,也都说出来。” 青龙居委会主任汪梅蓉也是“笛友”,她说,在笛子沙龙跟居民谈旧改,比在居委会一本正经地谈管用多了,在这里,居民有一说一,她这个主任就算要做思想工作,也不用费半天劲瞎揣摩。
七八年来,青龙的旧改的确进行得平稳。世博前动迁了200多户,世博后又动迁了200多户;今年6月889户居民房屋征收将完成,如今大多数居民已搬往新家,还有43户居民即将搬迁。“七八年来,青龙旧改进行得都比较顺利,笛子沙龙可是起了作用的。” 汪梅蓉说。
告别演出 6月前见面
西姚社区居民周公范、豫园居民张玢华都是青龙笛子沙龙的“笛友”,春节后他们赶到青龙居委会打听一件事:以后,青龙笛子沙龙还办下去吗?
结果,两个好消息。头一个,笛子沙龙不会消失。再一个,一场特别的告别演奏会要跟大家见面。“等最后一批居民要搬家了,我们就为老邻居们开个演奏会。6月前吧?”在居委会,汪梅蓉停下手上的活儿,跟两位“笛友”商量。
“居民搬家了,青龙不见了,但我们的笛子沙龙却会一直是睦邻友好、社区和谐的纽带。”青龙居委会书记黄义平说,元宵前夕从街道传来了好消息——今后,青龙笛子沙龙将“移步”社区文化中心,每周一次笛子沙龙排练照旧,欢迎已经搬家的“笛友”回娘家,到时候,沙龙里笛声继续悠扬。
本报记者 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