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的船员大多都有十几年的“海龄”,但巽他海峡对他们所有人,都是第一次。
昨天17时,期盼已久的时刻即将到来———穿越赤道线。“海巡01”轮驶进北纬1度后,在甲板上往下眺望,海面上不时出现一些船只经过赤道时留下的漂流瓶。
大约5分钟之后,仪表盘上纬度的标示,终于从N变成了S,标志“海巡01”轮经过了9天的航行,终于从北半球来到了南半球。
每日例行的情况通报会上,姜龙船长站在投影屏幕前,向大家介绍刚刚确定的南区18万平方公里搜救范围的具体位置,“宽50海里,长860海里,宽度相当于上海市市区直径,长度相当于上海到北京”,从地图上看起来,这就像是一把利剑,横亘在北到苏门答腊南到爪哇的印尼以西海域。
作为指挥船,“海巡01”轮为了制定搜救方案,几乎每过2个小时就会召开一次会议,“我们准备了多套方案,包括单船拓展环形搜索、多船平行线搜索、海空立体搜索等,现在等待上级的指令。”姜龙说。
相比较北区,这次新划定的南部搜索区域,因为此前并不是搜救的重点,因而更加被全世界寄希望能有所发现。
上海海事测绘大队测量队长张良介绍,18万平方公里南部搜索区域,海底情况极其复杂,平均深度超过3000米,最浅的600米,最深的达到6000米。印尼以西这边海域,垂直落差巨大,大陆架过去一点就是上千米的海底落差。水下山脉和中央海脊是地球上最为神秘的地方之一,这也是海上飞机搜救的最难点。目前巽他海峡以及搜救海域风浪不会很大,但等到4月中旬一过,季风来到,这片海就会风大浪高。一旦横斜角超过3度,舰载直升飞机将无法起降。特派记者 程绩(本报“海巡01”轮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