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3月2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路走好
姚丽萍
  本报记者 姚丽萍

  花环,送给逝去的亲人;歌声,放飞生命的祝福。今天上午10时,600多位市民来到上海福寿园海港陵园,追忆亲人,致敬生命,一起为选择公益节地生态葬的42户人家举行送别公祭仪式。

  墓区的节地生态葬纪念墙高两米多,用黑色大理石做成,上面刻有逝者名字。64岁的王宝根是来“看望”父母的,他轻抚墙上的名字,再次陷入了回忆。2011年,申城首家大型公益节地生态墓区在福寿园海港陵园启用:逝者的骨灰被放置在可降解骨灰罐内无碑深埋,可最大限度节约土地。墓区内,有草有树,但没有一块块单独的墓碑。逝者的姓名,被镌刻在纪念墙上。陵园将每年的3月20日定为百姓公祭日,统一安排送别安葬活动。前年,王宝根一家决定在这里安葬逝去的父母。

  “节地葬到底能节地多少?”王宝根很想知道。园方给他的答案是这样的:2011年海港陵园约35亩节地生态墓区可安置10万穴。若按市民政局小型墓“每穴不大于1平方米”的规定,10万穴墓地约需150亩土地,也就是说,节地葬可省115亩。今年,陵园节地葬墓区已增至50亩,可节约土地约160亩。

  2012年起,公益生态葬服务向市民家庭放开,选择公益节地生态葬不再取决于家庭经济能力,而是看各自的“人生态度”。如今,选择公益节地生态葬的300多户家庭中,有83%都并非经济困难家庭。市民张学仁告诉记者: “我妻子的哥哥选择了公益节地葬,其实,经济条件不是人们选择公益生态葬的缘由,殡葬改革,移风易俗,已成一种保护生态、节约资源的人生态度和社会风尚。”

  今天,公祭活动播放了节地生态葬逝者照片视频集锦,一张张鲜活的笑脸,宛若生前,时光虽已飞逝,但生命价值永恒。温馨场景里,亲人们依次为逝者骨灰坛套上一只只花环,送去亲情的守候。上海浦东癌症康复俱乐部的志愿者们也来送行,他们用手语舞蹈的方式唱起《一起走》——“一起走,把美丽守候,尽我所能,无取无求,笑脸如花,盛开到永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目击
   第A26版:专版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育儿/新民健康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3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2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3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7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0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21版:好吃周刊
   第B22版:饕餮四海/好吃周刊
   第B23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24版:优游食林/好吃周刊
扫描二维码参与互动
澳海事局:卫星发现疑似残骸
暗访“城中村”察隐患
“大吴老师”乡村追梦人
方罍之王 合璧有望
“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路走好
报头
新民报系
广告
新民晚报一版要闻A01“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路走好 2014-03-20 2 2014年03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