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或致乌克兰瓦解
专家分析,克里米亚公投可能在乌克兰内外引发一系列新的事态。首先,它所产生的示范效应很可能导致乌克兰东部地区出现“公投潮”。目前在哈尔科夫、顿涅茨克、卢甘斯克等州都有亲俄民众示威并要求公投,公投内容包括确定所在州地位、在乌克兰实行联邦制、将俄语定为官方语言之一等。其次,西方国家肯定会继续加大对俄施压力度。美国派出宙斯盾驱逐舰参加在黑海的例行军演,增加部署在东欧的战机数量,“布什”号航母则在希腊随时待命,这些举动可以看作乌克兰局势激化后美国第一次有板有眼地“展示肌肉”。奥巴马17日宣布制裁“造成乌克兰危机的责任人”,制裁措施包括冻结资产和限制签证。正在为俄罗斯建造两栖攻击舰的法国也流露出可能实施制裁的意向。
俄地缘政治学者列昂尼德·伊瓦绍夫认为,西方对俄制裁措施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欧盟在制裁俄罗斯的问题上与美国存在分歧,许多欧洲国家与俄罗斯经贸关系紧密,俄罗斯还供应欧盟所需天然气的30%,因此欧洲实业界普遍不希望对俄制裁。在刚刚结束的欧盟乌克兰问题紧急峰会上,仅有波兰等几个东欧国家主张对俄严厉制裁,而法国、德国等欧洲大国则希望采取较缓和的措施,这导致此次会议最终仅出台了一个不严格的三阶段对俄制裁计划。
总体来看,虽然美国和欧盟对大规模制裁俄罗斯有分歧,但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将面临冷战后最严峻的挑战,双方对抗必将加剧。
乌军现况堪忧难动武
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俄罗斯密集过招之际,作为第一当事方的乌克兰,武力解决克里米亚问题的呼声也在国内高涨。乌克兰代理总统图尔奇诺夫和总理亚采纽克要求武装力量做好战备,同时开展全国性的演习,一些乌克兰激进组织成员也要求基辅当局向俄罗斯宣战。不过,乌克兰代理国防部长捷纽克却表示,乌克兰军队尚未做好迎敌准备,“冷酷的现实让一切好战言论都变得毫无意义”。
那么乌克兰武装力量目前的状况如何呢?在危机爆发前,乌克兰正在进行裁军和军事改革。按照相关规划,到2017年,乌克兰武装力量要从16.8万人削减到11.5万人,其中军人从12.5万人削减到7万人。
在陆军方面,乌军总共有2个坦克旅、8个摩步旅、1个导弹旅和3个炮兵旅,组成三个作战司令部——“北方”、“南方”和“西方”,军队主要集中在西方司令部(包括首都基辅),那里有实力最强的第8军,军力最弱的是负责乌克兰东部和南部的南方司令部,包括克里米亚地区,几乎可以被认为已经“非军事化”。在陆军装备方面,主要有616辆坦克、2000辆轻型装甲车、700门火炮和火箭炮,其中多数武器由于缺乏维护而处于封存状态。
在空军和防空兵方面,乌军总兵力约4万人,装备清单上有140架飞机和60架直升机,在克里米亚的贝尔贝克空军基地有49架飞机,其中有45架米格-29,4架L-39,但只有5-6架可以飞行。乌防空部队虽然从前苏联继承了30多个营的S-300防空导弹,以及大量S-200、S-125防空导弹,但如今所有S-200都已退役,所有S-300PT1和S-300V1都超过使用年限,较新的S-300PS和几乎所有S-300V都需要维护,用于野战伴随防空的“山毛榉-M1”防空系统也状况相似。
更糟糕的是,由于待遇低,军人缺乏社会保障,乌克兰军队的士气不高。乌军基层连排级军官月工资为250美元至300美元,仅相当于俄军同级军官的四分之一左右。
大国重划“利益版图”
鉴于乌克兰无力靠自己的军事力量挽回局势,真正参与博弈的主角只能是西方大国和俄罗斯。展望未来,俄罗斯即便不公开兼并克里米亚,也必然会通过军事、外交和经济手段逐步消化“现有成果”,并在此过程中与美国、欧盟谈判解决乌克兰问题,重划大国的“利益边界”。
专家指出,控制住克里米亚就等于抓住了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利益底线,并迫使“挖乌克兰墙角”的西方势力回到谈判桌旁。在公投获胜的情况下,俄罗斯已获得了需要的“法理依据”,甚至可以通过扬言采取进一步行动,胁迫西方国家把已经抢走的利益吐一些回来。克里米亚公投可能成为乌克兰局势发展变化的分水岭,将开启俄美、俄欧、俄乌关系重组的进程。事实上,经过前一阶段的较量,各方都得到了自己最想得到的实质利益,也看清了自己和对方的软肋,出牌将会变得谨慎,和平解决的意愿也将逐渐合流。乌克兰临时政府得不到俄罗斯承认,克里米亚独立得不到西方承认,双方会否交换默认,很可能是和平解决危机的关键,继而俄美将会在新乌克兰应该举行一届怎样的选举以及今后是否一定要加入北约的问题上进行交锋和妥协。 罗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