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国防”的新典型
炮兵曾被称为“战争之神”,伊朗人对此深有体会———在1983年7月第二次围攻伊拉克重镇巴士拉的战役中,一个师的伊朗革命卫队居然被伊拉克人的2个法国造GCT式自行火炮营击溃。之后,伊朗国防部成立了哈迪德炮兵工厂,专门从事火炮研究与生产。通过数十年的技术积累,哈迪德炮兵工厂终于掌握了比较完备的火炮生产技术。
目前,哈迪德炮兵工厂的总部设在德黑兰萨法伊斯兰大街,生产基地则设在德黑兰郊外的哈迪德工业园区,雇员超过3400人,拥有生产设备970余台套,可以生产各类榴弹炮、加农炮、火箭炮、迫击炮及配套弹药。“雷霆-3”就是HAF的“最新成就”,该型火炮口径175毫米,炮管长约10.7米。
可是“雷霆-3”的照片刚一亮相,就被许多网友戏称为“山寨货”。原因无他,“雷霆-3”与美国早年军援伊朗巴列维政权的M107自行加农炮极为相似———动力前置的履带式底盘、引人注目的粗长炮管直挺挺地架设在底盘上、操作火炮的炮兵也不受装甲保护。与当今采用全装甲防护和配备先进火控设备的新型自行火炮相比,“雷霆-3”的设计看起来破位“寒酸”。然而按照伊朗军方的说法,“设计简单”恰恰是“雷霆-3”的优点,别看它外形酷似美制M107自行火炮,但针对伊朗军方的诸多需求进行了特殊设计,尤其突出远射能力和在沼泽、沙漠等恶劣环境的通行能力。
此外“易于生产,成本低廉”也让“雷霆-3”成为伊朗军队能大规模列装的普及型武器。可以说顶着“山寨货”的名声,并不影响它在伊朗军队乃至地区安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研制背景
众所周知,加农炮和榴弹炮有着明显区别,两种火炮的炮管长度是主要的分类依据。通常将炮管长度超过40倍口径的火炮称为加农炮,炮管长度小于40倍口径的火炮称为榴弹炮。按照上述分类标准,“雷霆-3”的炮管长度相当于61倍口径,应属于加农炮的范畴。一般来说,炮管越长,火炮的射程就越远。因此,“雷霆-3”自行加农炮的设计初衷就很明显了———为伊朗军队提供一种廉价的远程攻击手段。
据称,“雷霆-3”发射普通炮弹时,射程超过50千米。如果使用伊朗人专门为其研制的增程弹,则射程可以到达58千米。可以说,仅射程方面来说,“雷霆-3”在该地区具有无可匹敌的优势。“雷霆-3”基本型配备两种榴弹,弹丸重约57千克至67千克,比口径为155毫米的炮弹重了四分之一,因而威力也更大。由于该炮的炮口初速高、射程远、威力大,即使没有直接命中目标,近失弹也足以将敌方坦克掀翻。
“雷霆-3”的另一个亮点是选用大功率柴油机,最大行程达到850千米,比美制M109自行火炮的更远。炮车的最大时速为60千米/小时,爬坡度为31度,涉水深度为1.1米。
整体来看,“雷霆-3”具备很强的机动能力。在伊朗军方的严苛测试中,“雷霆-3”能较好地通过西部胡齐斯坦省的乡间小路和小溪,还能适应西阿塞拜疆省的山地地形,因此受到伊朗大兵的好评。为了满足空运的需求,“雷霆-3”选用相对较轻的M158履带式底盘,整车重量被控制在27吨左右。
不过,“雷霆-3”也因“减重”而牺牲了许多性能指标,由于火炮尺寸太大、后坐距离太长,设计人员干脆没有设计炮塔,而是把加农炮直接架设在底盘上。因此,有人戏称“雷霆-3”不应叫自行火炮,称“自行炮架”更恰当一些。这一妥协带来诸多不利后果:首先是炮班成员必须在敞开的车体上操作火炮,没有任何防护。其次,由于车上空间极为有限,随车人员只有5人(完整炮班编制是13人),随车携带的炮弹仅有2枚。两发炮弹打仗肯定不够,于是伊朗方面为“雷霆-3”设计了专门的弹药车,不仅携带足够炮弹,而且运载炮班内的其余8人。
生产与装备
据分析,虽然伊朗陆军已使用30余年的俄制M46型130毫米口径牵引式加农炮在射程和炮击精度方面仍值得称道,但机动性能和火炮威力已不能满足伊朗军队的需求。伊朗陆军可能用“雷霆-3”取代服役俄制M46型加农炮。按照伊朗陆军的部队编制,“雷霆-3”可能装备伊朗集团军野战炮兵旅,每旅下辖3至5个营,每个营装备12门。
根据设想,“雷霆-3”可作为集团军的远程支援火力,通过快速机动进入发射阵地,然后迅速炮击敌后指挥所、通讯设施和补给中心等重要目标,并在敌方反击前迅速撤离。此外,由于美国和一些阿拉伯邻国均在伊朗周边部署了庞大的坦克部队,“雷霆-3”还被赋予远程反坦克任务,凭借高射速、远射程和大威力,在尽可能远的距离上消灭潜在对手的装甲力量。军事专家认为,由于“雷霆-3”的价值甚大,伊朗陆军会对其实施集中管理,即由军区司令部、前线司令部和师级指挥机构统管其配套炮弹,旅、团、营等各级炮兵指挥官掌握连级炮兵部队作战所需的弹药,绝不允许浪费。 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