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晟康被称为“当代徐霞客”“盲人旅行家”,他热爱运动,还拿过广东省残运会短跑铜牌,更是“中国盲人帆船帆板”第一人。
奔跑中甩掉自卑
2001年7月13日,难忘的一夜。初到北京恰逢申奥成功,他随着游行队伍欢呼庆祝,“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盛况”。
曹晟康由此萌生成为运动员、参加残奥会的念头。后来,他拨通北京体育大学电话,找到田径教研室的教练许滨。“我是盲人,但我喜欢体育,练过武术也打过沙袋,您能教我,带我参加比赛吗?”他的坦率、真诚和勇气让许教练意外和感动,同意无偿帮他训练。
家、学校、按摩店,每天三点一线。眼睛看不见,曹晟康仅凭教练的哨声和呼喊判断方向,被绊倒、撞护栏无数次,一次甚至摔断肋骨。许滨坦言从没见过这样的学生,一个项目不行,就换个再练,跳远、短跑、铅球、杠铃、柔道,三年间曹晟康坚持不懈。
最终,他确定专攻短跑,百米最好成绩接近11秒3,比很多健全人都快。2006年,他参加广东省第五届残运会,并夺得200米短跑铜牌。
年龄、伤痛,虽然最后没能参加残奥会,但这段经历成为曹晟康的人生转折。在一次次奔跑中,他也走出失明的自卑与压抑。
驾帆船搏击大海
在曹晟康心中,环游世界有两条路,陆地和海上他都想实现。2011年夏天,他从媒体了解中国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翟墨,翟墨的勇敢和毅力让他震撼。“我会游泳,能不能也试试帆船?”迎风启航、驰骋海洋,水上运动让他心驰神往。
几经周折,他与翟墨见上面。“你练过帆船吗?”“没有,连摸也没摸过。”出乎意料,翟墨并未将他的愿望视作天方夜谭,而是介绍他到三亚,参加帆船和帆板的训练。
第一次出海,曹晟康就爱上大海。虽然看不见,但乘风扬帆时,听着海浪的击打声,感受海风掠过耳际,伴随船只颠簸起伏,他脑中勾勒的画面,动人到让他忘记身体的残缺。
但是,他并不满足,期盼与大海更亲密接触,他将目标锁定帆板。“教练一下子就否了,说盲人驾驶帆船还有先例,帆板更考验平衡,全世界都没有盲人练习!”
曹晟康不信邪,教练不看好,就自己摸索。有一次,曹晟康在驾船出海时,一阵大风袭来,连人带帆倒在海里。“不锈钢桅杆直接砸在我的头上,一下子就打懵了,眼睛和额头都火辣辣的。”
他死死地抱着桅杆,等待风力转小,才跌跌撞撞地爬了起来,伸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海水,继续前行。十几分钟后快艇前来营救,他听到周围人的惊呼,原来那时他的额头已经破了个大洞,满脸是血。由于自己看不见,他还以为脸上流下的是海水,额头的伤口缝了两针,至今可见清晰印痕。“教练彻底被我感动了,开始全力指导我。”
在海上“跑”了起来
没有视力,难以掌握平衡,无法判断方向,别人练习百次的动作,曹晟康需要千次甚至万次才能达标,最怕的是遇上突发状况,无法及时应对。
不过,他逐一攻关,终于在海上“跑”了起来!
2012年3月,曹晟康在三亚参加全国帆板比赛,是全场唯一的残障选手。发令枪响,他和其他选手一同驾着风帆逐浪而去,通过风向判断方位,途中多次掉入海中,但还是顽强抵达终点。虽然未必能进入决赛,但他的精神却感动所有人,获颁“最佳体育精神奖”。
同年10月,他受邀赴深圳参赛,“我不仅完成全程,而且成功绕标,成绩比在三亚提高很多,表现比部分健全选手还要好!”他对自己的要求很简单,就是不断进步。
曹晟康的梦想,是像翟墨一样驾驶帆船环游世界。“这需要团队和设备,并不是简单的事,但总是先要敢梦,才有可能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