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文娱圈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5月1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方芳:
每过三个月就要清空
孙佳音 施佳雯
  大多数内地观众知道“方芳”是因为话剧——9年前,她和赖声川开始合作《这一夜,Women说相声》;这次“逮到”方芳是因为她要为电视剧《生活启示录》开播发布会“站台”,该剧女一号其实是闫妮。1953年出生的方芳,是台湾综艺女丑界的“开山始祖”、传奇性秀场与电视界的天王演员。在演艺圈经历了几起几落,她依然活跃于舞台和荧屏,她说:“对我而言,这只是一份工作。”如今,孙女要是问她“奶奶你去哪里?”她会回答“我去上班”。

  恪守本分

  “我演戏时一定会守本分。拍戏前剧本已经看过了,在现场就是要听从导演,哪怕导演是新来的,而我是老演员。有问题在拍之前就应该解决好。现场服从导演,这是这行的伦理、规矩。”

  方芳说,尊重现场每一个工种的劳动,这是她年少学艺时接受的基本训练。她非常讨厌“迟到”,“有人说不迟到是美德,我说你错了,不迟到是应该的。哪怕再大牌的演员,第一天迟到我可以忍一下,第二天我可以再忍一下,但第三天我一定现场让她难堪,当场走人!”说到这里,方芳有点气愤难当,“我们现在艺校毕业前要上一堂艺德课,艺人应该要有德。现在有些人一身臭毛病,一个人带七八个助理,造成现场拥挤,你有什么事需要这么多人?!在没有当明星之前你难道不会洗澡吃饭?”

  心存敬畏

  “还有一件滑稽的事,现在电视里出来一个人,下面经常会打字幕‘艺人’,我就问,他有什么作品?这个‘艺’本来是表示才艺,现在那些上上八卦通告、拍两条广告的人都叫‘艺人’了,那对不起,以后请叫我‘表演艺术家’,我跟他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方芳说,给那些跟表演都靠不上边的人都打上“艺人”的标记,是对这个职业的侮辱,“会演戏和敢演戏是两回事。以前是问会不会,现在是问敢不敢。你自己的工作你自己都不尊重它,你让观众怎么尊重你?”

  方芳坦言,那些滥竽充数的人让很多观众误以为“演戏也就是那么回事”,于是年轻人纷纷向往着当明星赚大钱。“如果干我们这行的每个人都能戏演得很好,歌也唱得很好,这个行业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回归真我

  “演艺界是一个会让人迷失的地方,尤其是当镁光灯照在你身上时,当身边的人都赞美你时,当身边都没有人告诉你哪里不好时,其实这是很可怕的时候。这会让人忘了自己是谁,尤其是我们当演员的,会有很幻灭的感觉。你看那些因戏结缘的年轻人,戏散了,很多人也就散了。”

  方芳告诉记者,这些年再忙,每三个月她都要抽出两个星期时间休息调整,“完全清空自己,一个电话也不接”,回到最庸常和最幸福的生活里去。“这是为了让自己回归到自己,保持清醒。我们永远要记住,这个行业的新陈代谢是非常快的,它已经宠坏了太多的艺人。”

  本报记者 孙佳音 

  实习生 施佳雯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新民观察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新民图视绘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人物·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广告
   第A14版:观点·评论/文娱圈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新民画廊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每过三个月就要清空
内 页 导 读
没有规矩不成方芳
新民晚报文娱圈A11每过三个月就要清空 2014-05-10 2 2014年05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