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说上海童谣
昨天的演出由儿童剧《司马光》的演出和让台湾孩子学上海童谣《小八腊子开会了》等互动环节组成。《司马光》一剧由3个体现小司马光聪明才智的故事组成。当卖菜大叔与卖油郎争抢一文钱时,司马光把铜钱放入水盆,浮起的油花显示一文钱应归属卖油郎。当大黑牛不停追逐身穿新马甲的小伙伴时,司马光发现引发黑牛愤怒的是小伙伴马甲上的穗子。当捉迷藏的小朋友跌入水缸时,司马光砸缸,救了她……小观众兴奋地表示:“卖菜大叔真坏!司马光真好!”激发孩子情感的还有横冲直撞的大黑牛——它的意外出现,也令小观众惊叹不已。
孩子们的第二个兴奋点是看到台湾瑞恩帝儿幼稚园海棠班的小朋友与中福会儿艺的演员一起背诵“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最后,当现场的台湾小观众在儿艺演员的现场传授下,也能字正腔圆地说清楚:“落雨了,打烊了,小八腊子开会了”之际,全场大人小孩都热情鼓掌。
齐心“吊”缸上楼
此次巡演始于4月29日,第一站在嘉义祥和国小,随后全团乘坐大巴士连人带行李和道具赶至台中葳肯幼儿园、葫芦墩文化中心、彰化县政府剧场、淡水市民文化活动中心等台湾中南部的学校、幼儿园、社区等地。这也是大陆专业儿童剧团首次展开台湾巡演。
当来到淡水市民文化活动中心时,一个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了。《司马光》最重要的道具——大水缸,肚子太大,既进不了电梯门,也进不了楼梯门,而新建的剧场在4楼。这让台湾接待人员也十分着急:“我们去买个尺寸合适的大缸吧!”但大缸肚子有机关,所以去买现成的缸也派不上用场。最终大家决定用麻绳把大缸吊上4楼阳台,再运往剧场。吊缸现场还请来了剧中男演员,四人一起使巧劲儿把直径1.5米的大缸吊了上去。
传播同根文化
在中福会儿艺去台湾巡演前,台湾孩子对《司马光》的故事并不了解,据幼儿园家长反映:“儿子回家来告诉我们说,明天要去看戏,名字叫《司马光脱光光》……”此前,台湾孩子对上海也没有什么概念。即便淡水以前名为“沪尾”——因为有一条航线从上海始发,抵达淡水,但是孩子们不再知道“沪尾”的含义。只有一同来看戏的老人透露,“我听得懂上海话,因为隔壁邻居来自徐家汇土山湾……”“土山湾”三个字说的还是沪语。本是同根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当地观众还表示,台湾本地很少有演出儿童剧的剧团,即便有几个也多为业余团体,票价还不菲。因此,像中福会儿艺这样的专业儿童剧剧团前来免费演出的消息在十里八乡传开后,使得每场演出都座无虚席。
为此,中福会儿艺院长蔡金萍表示,“同根文化,点燃童心”的计划从今年起将开展三年,预计将跑遍台湾山川。 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