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俱乐部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5月1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千仕女图因敦煌而精彩
杨羽
  张大千先生在中国画坛中久负盛名,特别是其画路广更是有目共睹:山水、花鸟、人物无一不精,工写俱佳、南北兼善。特别是其仕女画“最为画道人赞赏,谓能大胆别创新意”(于非闇语)。除了他观察仔细,能用妙女拈花的笔法,曲曲传出女儿的心声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敦煌之行,使其仕女作品更加浓丽丰满、雍容华贵。在国立历史博物馆为举办“张大千110岁书画纪念特展”而印制的画集,就特别介绍了一幅1949年送“彦慈到兄”的《仿唐人仕女》(见图)图中题:“敦煌归后,其运笔及衣饰兼效唐人,非时贤所能梦见也。”而这幅作品就将出现在今年上海工美的春拍中。

  在业内将张大千的仕女画分为三个阶段,大千最早学习仕女画是师法明清众家,临习古代画稿入手,任伯年、石涛、禹之鼎、改琦、费丹旭、华岩、吴小仙、唐寅等明清诸家都曾是他学习的对象。1941年大千先生远赴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后的四五年间,张大千仕女作品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被列为第二个阶段。大千仕女画的成熟期,约在1950年,这也是第三个阶段,张大千从敦煌壁画中吸取丰富的养分,将敦煌唐风与明清风格融会贯通,焕发出强烈的艺术创造力和生命力。

  此次露面的这幅《仿唐人仕女》图绘制于1949年,仕女画风由早期的清丽雅逸,变为行笔敦厚、衣纹匀细、服饰色彩艳丽脱俗,雍容华贵,所画仕女面相端庄,设色淡雅,画面中亭亭玉立的执扇仕女,从人物的面相与衣饰都可以明显看出他对敦煌壁画的借鉴与吸取。用笔工致细腻,连衣裙上的花纹都一丝不苟地描画出来,透过纨扇中间透明的纱质部分,还可隐约看到后面的纹饰。设色典雅大气,在婉约中透出几分大气。仕女的发髻表现尤其精彩,张大千先生曾就如何画须发有过很明确的阐述:画人物须发,画得不好的话,就像是一团水泡了的黑棉花,勉强粘在头上。在此画中,画家正是采用了唐代人的方法,用浓墨细笔,依着面形方位,疏疏落落略撇十几笔,然后再用淡墨渲染二三遍,显得柔和而润泽,有根根见肉的意思,自然清秀可爱。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幅作品太为著名了,因而在目前的市场上曾经出现过类似于其构图的多幅画作,甚至连上面张大千的画语都一样,只是上款人的名字不一样。但仔细与这幅著录于权威书籍的作品比较,在仕女的细节上还是有着天壤之别,这也是大千先生仕女作品的精髓之处。   杨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新民观察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新民图视绘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人物·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广告
   第A14版:观点·评论/文娱圈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新民画廊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近现代书画 撷丹青之粹
荣宝斋(上海)春拍推出书法专场
大千仕女图因敦煌而精彩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俱乐部B11大千仕女图因敦煌而精彩 2014-05-10 2 2014年05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