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按照年龄段来控制饮食总量
所谓红肉,简单说:就是颜色很深的肉,如牛肉、羊肉、狗肉等;颜色深,往往表明所含卡路里高(提供热量足,中医则认为是“热性”的)。白肉,就是颜色不很深的肉,如家禽肉、鱼等,往往卡路里不高,却优质蛋白含量高!四条腿的,多为畜肉,多为红肉;两条腿的,多为禽肉,多为白肉;没有腿的,则是鱼类,都属于白肉!
这一形象说明很能反映问题:以前,人们总体热量不足,故红肉很好!今天,卡路里(热量)对多数人来说,已经成为负担。补充肉类,主要是希望获得优质蛋白中富含的必需氨基酸等。鱼、禽、蛋等所含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且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植物性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不足;同时,卡路里不很高,非常适合于城市人群。当然,少吃点瘦猪肉也是可行的!
值得注意的是:肥肉和荤油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往往引起肥胖,并且是诱发诸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必须少吃。
合理膳食原则5:总量控制更重要。不管是肉类,还是碳水化合物,只要是提供能量或营养成分的,都有个总量控制问题,绝不是多多益善的。
总量控制没有划一标准,因人、因年龄、因工作性质(性质不同,能量消耗不一)。也可以说有个标准:能保持适宜体重及充沛活力前提下,摄入量恰到好处最好,或者,最好还能适当减少些摄入量!
原因很简单:食物为人体提供能量,体力活动消耗能量,而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可以相互转化。如果进食量过多,而活动量(消耗)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形式保存,即增加体重。久而久之,一定引起发胖。反之,若含量不足,劳动或运动量(消耗)过大,则可由能量不足引起疲乏,活力下降,并可表现为体重下跌,人消瘦!故需要保持摄入量与消耗量之间的平衡。
根据我们的研究,可以参照一个原则,按照年龄段来控制饮食总量:25岁以前,只要体重在正常范围,可以适当放宽点,可按《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标准的90%计算自己的摄入总量。因为这时候,你处于发育长身体阶段,整个生理机能偏于旺盛,且以合成为主,但仍不可过量,一旦肥胖,你将终生受其害!
如体重已在上限,就需及时控制饮食,加强活动的同时,必须减少摄入总量!如已经属于肥胖,那更不用说,马上节制饮食,特别是严格控制高卡路里食物和红肉等的摄入。
25岁到40岁左右,虽然这时候承担了社会重任,但你的消耗已经明显减少,代谢上“合成”与“分解”处于平衡状态,这时候,建议你八分饱足够了!按《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标准,打个七折,也许正好!这时候,是人的“入秋”时令(指生理上开始出现转折点了),多种慢性病开始酝酿了。
40岁以上,需努力控制饮食,以保持体重正常。这时候,往往生理性的,很多人开始长膘,明显开始发胖!若再不注意,很可能晚了!这时候,吃个七分饱,按照《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打个五六折,也许是聪明的!
60岁以上,每餐吃个半饱足够了!按照《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的下限,打个对折,足矣!而且,这时候,晚餐更要注意,少吃为妙!因为消化功能为你服务了一辈子,疲惫了,怠工了,往往晚餐稍微吃多点,就会腹胀厉害,很难受。意味着它(消化功能)提“抗议”了,“罢工”了!你更要留意些,少吃点,吃完散散步,帮助消化,以免如同《内经》所云:“胃不和则卧不安”,影响睡眠。
合理膳食原则6:减少应酬限量酒。2003年,我们曾对求诊的癌症患者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多应酬是诱发癌症的重要因素之一。经验与观察使我们注意到多应酬无助于健康。少应酬、少饮酒,才更有助于健康。不管怎么说,人们一坐上酒桌,饮食摄入总量肯定比平时多,因为吃一餐饭,至少要坐上2小时。而且,酒桌上的菜肴不仅精美、高脂、高蛋白,多油腻,且重味(多调料)!再加上多少要饮点酒,胃、肠、肝、胰诸脏常不堪忍受。经常为之,自然有损健康,消化道癌症及糖尿病、冠心病等的高发也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因此,我们倡导:少应酬、少饮酒,会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