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养生/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5月1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月未过寒衣莫收
霍雨佳
  ◆ 张家庆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宋代吴涛的这首绝句诗,具体而又生动地展示了暮春时节的天气和物候现象。用现在的气象术语阐释,就是在可着单衣的春夏之交,随着北方强冷空气的入侵,气温骤然降低,难以回升,从而出现较长时间的寒冷天气(一般还伴有阴雨)。

  资料表明,我国江南地区,5月中旬气温可以稳定在20℃以上,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入气候上的夏季。但这是历史的平均状况。事实上,大约每3年左右,在5月中旬前后,江南地区将会遇上一次强冷空气活动,这就是通常说的“五月寒”,从而出现上述诗句中描述的景象。近几年,随着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五月寒”的出现几率还有所增大。“五月寒”出现时,日平均气温可以下降到15℃以下,极端最低气温则可降到10℃以下,因而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

  在春夏之交,人体体内生理性散热和保暖功能与冬天和初春时节已有很大不同。冬天或初春时节,人体受到低温的强烈刺激后,皮表的汗腺毛孔会闭锁,以抵御外寒并保存体内热量,这就是中医上说的“外寒内不寒”。到了春夏之交(江南地区一般从四月下旬开始),随着气温的大幅度的回升,人体的汗腺已经“开放”地迎接夏季。如果此时出现“五月寒”天气,突然降临的寒冷最容易侵入肌体,人体各系统、脏器的生理性协调一时适应不了温度的剧变,引起功能紊乱、失调、抵抗力降低,不仅伤风感冒应时而生,而且还会导致一些“旧病”复发或加重。例如,心血管病患者发生心肌梗塞或脑中风的几率增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也显著升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也易复发;慢性腰痛腿痛以及风湿、类风湿病患者,多数也会自觉症状加重。

  正因为“五月寒”天气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而它每年发生于江南的几率都在33%左右,所以我国沿江地区流传着“未吃端午粽,寒衣莫入笼”的民谚。谚语提醒人们:端午之前的五月份和六月初,气温还不够稳定,切不可将寒衣收之不用或贸然减衣,以预防冷空气的突然入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A17版:长三角
   第A18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19版:长三角/专版
   第A20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新民俱乐部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健康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B06版:关注/新民健康
   第B07版:专版
   第B08版:广告
积极生活防痴呆
大腹便便者易减寿
五月未过寒衣莫收
广告
新民晚报养生/康健园B02五月未过寒衣莫收 2014-05-12 2 2014年05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