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怎么吃的方式方法
慢性病(特别是癌症康复期)患者及超重和肥胖者,尤其要恪守不应酬或少应酬原则,以免疾病因“口腹之欲”而复发;或体重更难控制。
合理膳食原则7:注重烹饪少调料。注重烹饪也很重要,这至少涉及三大环节:
①清淡少盐。清淡膳食有利于健康,既别太油腻,别太咸,也别太重味(用太多的调味品),更不宜过多地食用动物性油脂和油炸、烟熏食物。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过多,超出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二倍以上。这不仅与高血压发病呈正相关,而且还与部分消化道肿瘤有联系。
②食物要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选购食物时应选择外观好,没有污染、杂质、变色、变味,并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严把食物原料关。冰箱不是保险箱,许多食物原料不宜久藏,特别是动物类食物,久藏每每易变质,不能再选用。
③烹饪也应该注意:原则上,过水(如蒸、煮、炖、熬、焯)的,比过油(炸、烤、爆、氽)的要好;烹饪加热过程中,低温的要比高温的好!过水的通常是低温的,过油的基本是高温的。
合理膳食原则8:科学吃法善养胃。中医学认为:饮食卫生,既涉及饮食问题,更关涉怎么吃的方式方法。这方面中医学提出了一些基本原则:
①、三餐有时,饥饱有度。不可想吃就吃,看菜吃饭,或饥一顿饱一顿的。
②、细嚼慢咽,不可狼吞虎咽。讲究吃得慢一些,前期咀嚼加工细一点。
③、食物既不可太烫,烫了易伤及食道黏膜,甚至诱发咽喉及食道癌症;也不可长期太凉或太寒,否则易伤及脾胃功能,导致中年以后消化功能不良。
④、中老年以后,讲究吃得软一点,易消化一点;而且,晚餐吃得少一点;否则,晚餐后往往腹胀难忍。
菜汤菜脚不宜一股脑儿统统扫荡入胃。我们发现许多中年妇女之所以患肠癌、乳腺癌等,有上述恶习者不在少数。她们看似很节俭,其实很不卫生,节省的这些菜汤水,没有多少钱,但一旦染病却亏大了。
此外,进餐时要注意卫生条件,包括进餐环境、餐具和供餐者的健康卫生状况。集体用餐要提倡分餐制,减少疾病传染和机会。
四季饮食微调助养生。按四季调神,中医学之精要。《黄帝内经》讨论养生,讲究根据四季变化做出调整,这确实是传统中医学养生的一大要义。《黄帝内经》中列有多个重要章节(如《四气调神大论》等)专门讨论之一问题,我们不敢说这些认识都是确凿无异议的,但多数是值得重视的。因为研究已经确定:人一年四季的生理机能存在着变化,有些变化还非常显著。这是进化与适应的结果。故聪明的养生者应该顺应四时,适当做出调整以养生。
例如,该篇大论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并指出这一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聪明而得道者(懂规律者/圣人),尊而行之;愚昧者随心所欲而违背(佩)之。若有违背“逆春气则少阳不生…;逆夏气则太阳不长…;逆秋气则太阴不收…;逆冬气则少阴不藏。”因为“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而要依据四季进行养生调理的,首当其冲的就是饮食需要做些微调,以适合不同季节的自然变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