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竹山晓峰岭远眺,眼前是舟山的两张面孔。
东观,定海古城阡陌错落,水陆交接处桅樯林立,绵延十里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渔港沈家门。
西望,定海军港巍然壮阔,数艘银灰色舰艇静泊蔚蓝海面,千岛之城扼守着祖国的海上门户。
守好岛,捕好鱼,正是港城军民千百年来的祈愿与坚持。甲午风云双甲子,大国海疆万里行,请随本报南线记者走进第一站——浙江舟山。
军事要冲
雄踞我国18000公里海岸线的中心点,坐拥星罗棋布的1390个岛屿,易守难攻的舟山群岛,历来是外敌觊觎的军事要冲。
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征讨清国策》,誓将清朝势力逐出朝鲜,继而进攻中国本土。在这份北起旅顺、南至澎湖和台湾的进攻方略中,舟山群岛亦被纳入既定占领目标。
7年后,甲午战争爆发,硝烟从朝鲜半岛与黄海北部蔓延境内。然而,炮火连天的北线战场之外,在浙江沿海还隐匿着一条间谍串成的绝密战线。
1894年8月19日,宁波开往舟山的客船上,一名年轻僧人形迹可疑。他会说中国话,却带有日本口音,开始称系广西人,后来又说是贵州人,提审时才供认来自大阪,欲赴普陀山会见日本和尚高见武夫。
当时,清政府已发机密电令:“闻有倭人改装剃发,潜往各处窥探军情。”经查,僧人正是日本间谍藤岛武彦,得到日本总领事大越的授意落发伪装,潜入普陀山测绘中国地形。与他接头的高见和尚也是日本奸细,他以参禅为名潜伏法雨寺,已达半年之久。
“种子部队”
120年后,烽烟散去。今天的舟山群岛,不仅是扼守东海第一门户的海防前哨,而且是集结海军主力战舰的军港基地。定海军港内,驻泊着一支“种子部队”——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
记者抵港时,正值台风“浣熊”突袭浙江沿海。码头边,数十艘多型战舰分列各区,即日进入锚地防台风。其中,舷号151、身披银灰色涂装的郑州舰格外醒目,由我国自主研制、设计、生产,这艘新型导弹驱逐舰被誉为“中华神盾”。
与舰长李一刚的接触,始于两个月前的中俄“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彼时,郑州舰新近入列不到半年,即担任军演第一水面舰艇编队的指挥舰,出色表现被俄方舰长赞为“所遇最优秀的舰艇之一”。谈及历史,李一刚说:“实践能力是战士的生命!以甲午战争为例,清军装备并不比日本侵略者差,但当时观念不改、风气不正、训法不当,导致战斗力大打折扣。”
作为郑州舰首任舰长,在“神盾”入役之际,他与政委王春阳写下“战歌”:“江南铸造,钢甲铜墙,文种武植,血脉相传,东海旗舰,驰骋大洋。前进,前进,威武的郑州舰,铁血男儿征四方。”
鱼山虾海
钢铁舰队纵横驰骋,海军将士披坚执锐,捍卫的既是军事要塞,也是海洋权益。
漫步舟山滨港路,一边是渔港海岸,船坞连绵;一边是临街商肆,饕客如织。素有“小上海”之称的沈家门,是全国最大的天然良港。
正逢休渔期,相比静泊在港的大型渔船,只有近海网钓的小艇仍在忙碌。将钓钩穿过鱼线,在另一端缠上石块,渔民张志全正加紧整理鱼钩。“禁渔为了养海,那么大的沈家门,现在只有我们这二十几条小钓船能外出作业。”
虎头鱼、鳗鱼、大小黄鱼……清晨二三时出发,晚上七八时返回,虽然辛苦但老张很是满足。“你等开禁再来,更热闹!几万艘船,几十万渔民,鱼货更多更新鲜!”
舟山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是我国最大的近海渔场和绝佳的海洋生物基因库,盛产600余种海鲜产品,去年水产品总量达155万吨。发展渔港经济,保护海洋资源,开放自由贸易,将是舟山未来的重点规划。
控制海洋,特别是在与国家利益和贸易有关的主要交通线上控制海洋,是国家强盛和繁荣的纯物质性因素中的首要因素。
路上随想
“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都说咱岛儿小,远离大陆在前哨,风大浪又高……”清晨晓峰岭,偶遇的一位老兵即兴咏起《战士第二故乡》。他的身后,鸦片战争遗址竹山公园,松柏苍翠。
舟山,曾是清朝首片被外敌侵占的国土,沐雨经霜。如今,已是先进军舰的母港,全国最大的渔港。戍守海岛的战士,驰骋蓝海的水兵,勤劳朴实的渔民,正谱写这座港城的时代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