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唤起青年感恩情怀
2007年,由于商业地产开发的缘故,圣玛利亚女校的旧址陆续被拆除,只有钟楼作为保护建筑被保留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当时,老校友们都为此四处奔走。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校长、《圣玛利亚女校》丛书主编徐永初说,筹划这套书籍的初衷就是为了在城市经历现代化变革的当下,抢救历史、恢复记忆。“这套书不仅是市三女中的校史综述,还是研究近现代女校校史的重要史料,是为了唤起人们的感恩情怀。”
同济大学出版社编辑、丛书责任编辑陈立群说,这套书的出版对现代的教育很有意义。“现在学校行政化气息过重,关注心灵的少了。但以前不少学校是很有文化气场的。这些学校的历史故事对一个城市来说,就是文化空间的一部分。”
收录张爱玲少年习作
《圣玛利亚女校》系列丛书共三册,分别从校史综述、校友回忆和校友成就等三方面展现女校史。
这套丛书完整展现了1917年起到1952年就读圣玛利亚女校的初一学生名录,以及各班学生成绩记录和任课老师签名。书中的照片大多来自于女校年刊《凤藻》。
张爱玲是1937届的圣玛利亚女校学生,是该女校历史上最知名的校友。丛书中收录了张爱玲在校期间发表于学校年刊《凤藻》上的4篇文章,包括了她在初一年级写的1400多字的小说《不幸的她》。而在丛书中,张爱玲的同班同学顾淑淇也回忆说:“在女校住读期间,张爱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女孩子们吵翻天,她总是在一旁默默不语做她自己的事情,或画画,或看书。”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