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长征镇北巷居民区有个“青松读书会”,每周四“开场”,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参加者清一色是七老八十的老头老太,年龄最大的82岁。他们中不乏各个领域的“资深人士”,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厚实的文化底蕴,在活动室里,他们或嬉笑哄闹,或严肃辩论,或油盐酱醋,或思考人生,有时也争得面红耳赤,但最后都以抚掌大笑而握手。9年来,老人们以文化为主线,贴近生活,关注热点,以读书会友,以探讨交友。
1 轻松的“故事会”
读书会之所以叫“青松”,是因为20多名“会员”都是老人。其中年纪最大的是82岁的周世昌,最小的是69岁的祝朝华;有退休老师、高级工程师,还有医生、会计。
读书会也很“轻松”。7月10日上午9点多,我走进梅川路999弄金玉苑内的北巷居民区活动室时,老人们刚聊好世界杯足球赛的“山海经”。主持人汪佩琴感叹起了买菜贵。“早上刚买了几棵青菜,2.8元一斤,剥掉老叶子,要5元多一斤,不知道哪里能买到既便宜又好的青菜。”一石马上激出涟漪。张阿婆马上支招:“我常在长风菜场买菜,哪有那么贵。”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论起来。“大家别吵,听我说!”79岁的奚秀芳阿婆把大家的争论压住了:“我告诉大家一个好地方,汶水路莲花公寓旁边的菜市场,那里是第二个‘曹安市场’,我买过卷心菜、青菜、土豆什么的,几乎是我们这里菜场菜价的一半。大渡河路坐551路或856路,家乐福那里下,再换768路就到了。”奚阿婆还劝大家,人老腿先老,必须多走,多锻炼,人才健康。
大家嘻笑哄闹间,突然话题转入了卢沟桥事变,又关注起最近日本的举动、美国的态度。气氛严肃了,一时抨击声不绝。几分钟,又说起现在买衣贵,照顾第三代孩子的幸福和艰辛,怎么用面包机做蛋糕等。话题从中到外,道古论今,无所不有。“我们读书会不提倡死读书,可以是‘山海经’,可以是‘故事会’。”被封为组长的汪佩琴告诉我,只是有一样,不能是“张家长李家短”,而是以文化为主线,贴近生活、关注热点。
9年前,读书会脱胎于小区里几名老人的闲聊“议事”。“后来人数逐渐增多,话题逐渐多样,大家觉得挺有意思的,开始寻找合适的场所,并取了个很雅的名称:青松读书会。” 北巷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兼居委会主任胡祖明告诉我,老人们站过花园、呆过车棚、借过昂立多邦公司的会议室、坐过上钞苑的老干部活动室,去年10月,他把老人“送”进了金玉苑刚装修好的活动室。从此,老人每两周“读书”一次改为每周一次。
2 实用的“讲谈会”
这天的读书会是“自由漫谈”,下周就是“主题讲谈”,两者穿插进行,每周一次。读书会的会议桌已成为每个人的“讲坛”。做“主题讲谈”最多的估计要数78岁的葛象昆老伯了。葛老伯曾在真如中学做了39年历史老师,头发花白,有关历史的知识、故事装了一脑袋。问他做了多少场主题讲谈?“我也记不清了。”不过翻开记录,“古罗马文化”“荷马史诗”“四大文明古国”等话题后面的备注,都是他。“每次讲课1个小时,备课至少要花4个小时,有时还要查资料。不能敷衍、马虎的。”
说起自己曾作的主题讲谈“怎样识别假币”,74岁的桂应琪老伯不无得意。他原在上海印钞厂工作,是制版方面的高级工程师。那天,“课堂”里济济一堂,座无虚席。他精心拍摄了照片,制作了幻灯片,讲解人民币上被特别“设计”的一处处地方,并让老人自己拿出钞票,并对比假钞,感受手感线、安全线、全息文字、互补对印、变色、水印等多方面的细节,识辨真伪。一堂课下来,他“传授”了4个方面、几十种假钞鉴别方法。“准备了3天挺累人,不过很值得。”奚秀芳阿婆退休前是一名心内科方面的副主任医师,她的一次次讲谈,围绕了冠心病、老年痴呆症、高血压等的防治和治疗,以及各种食品安全常识,给大家上了不少“科普课”。她还是做点心、蛋糕的高手,每次都让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最近,“主题讲谈”还做过雾霾、乌克兰问题、脑健康等话题。
3 旅游的“推介会”
读书会以“文”会友,倡导健康的生活。这其中,旅游也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汪佩琴和桂应琪是对夫妻档,也是足迹踏过51个国家的花甲背包客。从2003年起,两人开始出国游,最先到欧洲,足迹逐渐延伸至非洲、美洲。“攀岩、潜游这种刺激玩法我们是不要的,我们喜欢人文、历史古迹、艺术等。”所以游线以领略各国的风土人情为主。很多国家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文莱是个非常富裕的国家,那里马路上都是汽车,没有行人,但不堵。”“雅加达却相反,交通堵塞成了城市顽疾,半个小时的车程要开3个小时。”回到上海,他们将沿路风光和人文景点从相片中挑选出来,配上当地的音乐,在电脑中制作成漂亮“音乐相册”,放给老人们听。但他们旅游只是观光,最爱的还是家乡长征镇。有几次汪佩琴问年轻人,你们喜欢去国外还是留在上海?年轻人多喜欢去国外。“那为什么很多人逢年过节通宵排队,挤一身汗也要回老家?”她说,你的根在哪里,牵挂就在哪里。于是,身边的风景也入了相册,他们把长征镇最美的建筑制成音乐图片《长征镇魅力》。还有一对旅游达人夫妇,吴兰根和杜惠兰,也跑了20多个国家,他们每次都将所见所闻与老人们分享。往往这个时候,读书会就成了旅游“推介会”。被封为“秘书长”的朱秉国每次鞍前马后做好会议记录,也积极组织出游。最近,“历史权威”葛象昆探路后,老人们在甘泉新村附近参观了一处元代水闸遗址。他们还去过召稼楼、浙江象山、浙江长兴旅游。老人们说,防老先要防腿先老,出门旅游一次不容易,平时伸手抬腿也很重要,于是每次读书会进行1个小时,就中场休息,打乒乓,散步。
每次聚会,若有人不来,大家就打电话去问候。因为这里有群“话得投机”的老朋友。采访结束前,我惊讶地得知,读书会中个别老人还是“外援”。80岁的陈浩泉几年前搬到了静安区新丰路;属于另一个居委会的居民奚秀芳,每周也都来“报到”。为什么?看他们谈得激昂,辩得激烈,充实热闹,老有所学,答案就不言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