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的一个下午,邻居75岁的周老妈在家看电视的时候,突然觉得左脚麻木、疼痛、发冷并且苍白。医生检查后诊断,周老妈是得了“急性动脉栓塞”,如果缺血时间太长就可能导致肢体坏死。
夏天暑热湿盛,气血趋向体表,形成阳气在外,阴气内伏的生理状态,是老年人多发病季节。同时由于炎热因素,加上天热容易出汗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很容易出现各种血栓栓塞性疾病,如急性动脉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医生提醒:暑热天气,老年人要学会“两防两控”,提防血管中暑。
1.防暑降温 在室外活动时应戴遮阳帽并备足水,防止因周围血管扩张、血容量不足而使得动脉供血减少、组织缺氧。室内开空调,要时常通风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另外,调节好气温与室温的差异。避免频繁出入空调房间,以防引发感冒,加重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衰等。一般室温控制在24—27℃。对体温调节能力差的老人,提倡以电风扇为主降温。同时,调节好房间气压与湿度。气压低,湿度高易引发中暑,引发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
2. 控制摄盐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黑木耳、豆制品等,适当吃一些瘦肉、鱼类,尽量少吃过于油腻或高脂肪食物,避免血液粘稠。由于出汗、排盐较多,容易造成低钠。夏天口味偏重,许多人经常靠盐来增加食欲。盐摄入过多,导致血压升高。另外,老年人忌烟限酒。
3.防缺水 饮水是人体补充水分的重要途径,可维持人体充足血容量、排泄毒物、减轻心脏负担,从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等加重。要多喝水,不要等渴了才喝水。最好在睡前半小时、半夜醒来及清晨起床后都喝一些水。如有条件可以常喝绿豆汤、莲子汤、百合汤、菊花茶、荷叶茶等饮料,既可补充水分,又能清热解暑。
4.控制体重,合理用药 许多慢性疾病都与肥胖有关,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要注意控制体重,减少食物的总热量。老年人不宜饱食,过饱易发胖,血液粘稠度高会导致各种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
另外,要避免由于炎热、闷湿带来的烦躁情绪,从而使气机顺畅,气血调和,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充足的睡眠能够使机体免疫功能增强,防止暑湿环境引起的各种疾病。一般以6-7个小时的睡眠为宜。夏令须因地制宜,适度锻炼。运动量不宜大,不宜在阳光下活动,出汗不要太多,宜进行快走、打太极拳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