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屡次陷入“隐私门”
这并不是苹果手机第一次陷入窃取用户隐私的质疑。
2011年,韩国2.76万用户对苹果公司发起诉讼,称其通过手机周边的无线网络收集用户位置信息,要求苹果公司赔偿约1.6亿元人民币。数月后,一名用户胜诉,苹果公司向其支付约合6100元人民币的赔偿款。
同年,就手机定位事件,苹果公司收到来自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开出的全球第一张罚单,被指控违反位置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被处以300万韩元的行政罚金。
2013年,“棱镜门”揭秘者斯诺登披露,苹果手机设计电池拔不出,因此即使关机也照样被监听。美国国家安全局可利用技术,使苹果手机看似已关机,但实际进入低电源运作状态,从而调阅手机里面的信息,定位情报监控用户。
2014年7月初,央视报道苹果手机具有搜集记录用户位置的功能,详细记录了用户的移动轨迹,不仅包括用户常去的地点名称,还包括在这个地点停留的时刻及次数。
据称,即使关闭手机定位功能,苹果公司仍可获取用户位置。这些信息被记录在未加密数据库中,苹果还曾将用户数据供给美国情报部门。
版权和劳工纠纷层出不穷
近年,苹果公司的官司可谓此起彼伏,从未间断。根据美国媒体统计,自其成立以来,光是大规模的诉讼就有30多起,而去年一年,苹果在全球遭遇的版权官司有59起。
7月,苹果公司同意为最新一笔官司付出高达4.5亿美元的和解费,原因是其涉嫌操纵电子书的定价,其中4亿赔给消费者,而5000万美元则是律师费。
上月底,加州最高法院宣布,4名前苹果员工对苹果公司违反加州劳动法的诉讼改为集体诉讼,此举意味着两万名苹果现任和前任员工都可能将苹果告上法庭。
这起诉讼原本由布兰登·费尔策等4名前苹果雇员在2011年12月向法院提起,费尔策等4人指控苹果公司未按照加州劳动法合理安排用餐时间和休息时间,另外在薪水支付上也违反有关法律。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指证和法庭辩论后,法官上月决定将该诉讼升级为集体诉讼,两名律师将可代表两万名苹果雇员。
按照法庭披露的文件显示,一名苹果员工声称自己曾经连续工作5个小时得不到休息。而另外一人则投诉,苹果要求自己3天之内必须入职,但薪水却晚付了两天。苹果在上诉初期向法院提交的材料显示,该诉讼可能涉及18000名员工。如今,这个数字已经增加到了两万人。
遭遇集体诉讼对苹果来说并不奇怪,之前苹果刚刚和谷歌、英特尔和Adobe等IT巨头一起支付3.24亿美元,与起诉这几家公司联合压低工资以及防止互相挖角的高技术员工和解。而最新的一个诉讼是,音响界巨头Bose三天前正式起诉老对手Beats Electronics侵犯耳机降噪专利,而后者刚刚以30亿美元的价格被苹果收入囊中。
驻美记者 徐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