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修梯田》缺席国博馆藏
已故著名国画家石鲁是“长安画派”创始人之一,留下《转战陕北》《延河饮马》和《山区修梯田》等画作。2012年8月,石鲁家属决定分批将珍藏的石鲁作品捐赠给国博,第一批151件作品涵盖了石鲁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各个创作阶段的作品,其中就有《山区修梯田》,尺寸为245×108.5厘米。这幅创作于1958年的山水画,记录了大跃进时期陕南镇巴山区兴修梯田的宏大场面,是石鲁生产建设图景山水的代表。著名美术理论家刘曦林先生说:“《山区修梯田》既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也是石鲁艺术里程上的代表作,属于长安画派,属于新中国美术史。”目前国博是世界上收藏石鲁画作最多的博物馆,国博设立了“石鲁艺术研究中心”,对石鲁的艺术成就进行系统和专业的研究。遗憾的是,《山区修梯田》未能与另外150幅画作一起进入国博,因为它卷入了一场官司中。
名画为展览却意外被拍卖
“当初这幅画只是送到拍卖公司展览,没想到却被拍卖了。”石丹说,2010年陕西美协联合歌德拍卖公司举行推广和拍卖陕西画家画作的活动,自己拿出父亲的大小两幅画,大画就是《山区修梯田》,当初说好大画展示、小画拍卖。为了有个凭证,她与拍卖公司签订了《委托拍卖合同》。
2010年6月歌德公司将《山区修梯田》以3980万元拍卖给了山东企业家程学农,但程学农以拍卖公司与其代理人有恶意串通的托举行为而拒绝付款,并以商业欺诈为由向公安局报案。2010年9月该案以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而告终,不过,《和解协议》随附了一份承诺书,载明程学农全权委托张振宇办理其通过竞买的方式竞得的《山区修梯田》的后续全部手续,在张振宇向歌德公司缴纳全部费用后,该拍品归张振宇所有。
因歌德拍卖公司未按约定将画作返还给石丹,也未向她发出领回通知,石丹为此将歌德拍卖公司告上法庭。由于《山区修梯田》已捐赠给国博,且涉案金额巨大,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维护捐赠人的合法权益,国博安排法律顾问作为石鲁家属的代理律师。2013年1月,朝阳区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支持石丹的诉讼请求。2013年8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二审判决,维持原判。
执行不顺利耗时近一年
由于歌德公司和张振宇未履行判决,去年9月石丹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据此案执行法官于洋介绍,此案执行的难点是,歌德公司要先把4300余万元退还给张振宇,张振宇再将画还给石丹,但双方都不情愿。歌德公司的代理人还表示,判决书未涉及返还4300余万元的内容,法院无权要求歌德公司退赔案款。但法官告知拍卖公司,根据判决确定的义务,歌德拍卖公司和张振宇有共同归还画作的义务,两被执行人之间的任何纠纷均不能作为对抗法院执行的理由。法院冻结了歌德拍卖公司的账户,并对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张振宇采取了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费、公布失信名单等执行措施。历时近一年,歌德拍卖公司终于同意向张振宇支付涉案画作拍卖款4394.8万元,张振宇则同意将画交付石丹。
艺术市场混乱一个案例
在昨天的返还现场,石丹对画作进行了真伪鉴定。“画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上面多了三方印章,是后来添加的,跟我交给拍卖方的原画不一致。”石丹告诉法官,三方印章加盖的位置和形式都是对该画的破坏,有损画作的完整性。张振宇解释说,经过他手的画作都会加盖印章。而且当时拍得画作本来要用于自己建美术馆,所以才盖了自己、母亲及美术馆的相关印章。
石丹表示,这幅画交给歌德公司不是这个样子,希望画作回到国博以后重新裱,把章子去掉,所需费用由歌德公司负责。国博相关负责人的说法是,国博将组织专家研讨后作出最终决定。
国博副馆长陈履生表示,《山区修梯田》是石鲁先生最具代表性的画作,遗憾的是因卷入拍卖纠纷,被拍卖公司卖给他人,导致长期不能与公众见面。加盖的私人印章严重破坏了画局,让画作受到很大的伤害,令人非常遗憾,这是中国文化艺术的损失。此案是近年来艺术市场混乱的一个案例,希望全社会尊重前人的创造,尊重艺术。
驻京记者 于明山(本报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