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丝绸之路的申遗成功,从我国出发到西亚、北非,一直到欧洲的古代丝绸之路又开始被赋予各种想象力,重振丝绸之路又成为沿路人民的一个梦。土耳其深山里的番红花小城就是古代丝路上的一座魅力城市,徜徉在番红花古老的街道上,我们脑海里反复思考着一个问题:300多年前的老房子为何能集体活到今天,并且还神采奕奕?
● 有人说这是奥斯曼建筑的活化石,有人说时光在这里倒流了,还有人感慨木头土砖石头做的房子保存300多年真是个奇迹!你可知道番红花在1994年就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番红花的石头街,还不是中国江南地区那种长长的青石条板砌成的,而是一块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灰白的麻石砌成的,就这样你踩着它一步一紧地歪扭走着,步履蹒跚的你可能会盼着早点走到旅馆歇下,可就是不知道头顶上那老老的窗哪一扇今晚属于你。你还是回头一看吧,那粉墙、那红瓦,山坳里一栋挨一栋,高高低低、密密麻麻都是三百年前的房子,活着!悠然就见那葱翠的“南山”,呼应着这密密麻麻白墙红瓦间的婆娑绿树:时光真地恍惚到了十八世纪的奥斯曼帝国。
小镇上,那灰灰圆圆顶的就是清真寺了,我们常见的那种清雅淡泊的西亚风格;大大小小红色瓜皮帽样的瓦屋顶,那就是土耳其人的最爱——大屋顶浴室了,这里面男男女女赤身相见同池共浴;当然,街上见得最多的还是木头的门、木头的窗,木头的框架白色的墙,奥斯曼人就这样在木头框架里填充泥土做成然后风干的土砖,房子就这样在安纳托利高原上沐浴风雨300多年:番红花真的被时光遗忘。
正因为被时光遗忘,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想起:约2000栋奥斯曼风格的土木小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古雅精巧;还有窗棱上攀着岁月向上生长的藤蔓、被风吹过嘎吱作响的木门。番红花在1994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 番红花的前世今生:靠番红花兴盛,然后建起一栋栋豪宅;当现代交通发达之后,山中的老城就这样被落在时光的背影里
奥斯曼帝国,很多人都知道,大约与中国的明清同步而稍晚,从十五世纪中叶到上世纪的1922年,它都是世界上不可小觑的国家。据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就是被他们逼出来的,为何?东西贸易通道被奥斯曼人捏在手里之后,想从中国获得瓷器和茶叶,路走起来就不方便了,于是听说地球是圆的那位奇人——哥伦布就试着从海上走,其实他们当时若问问中国的郑和就不用这般周折了。
丝绸之路,是世界上名字最美的一条路,它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古文明连接在了一起。沿着这条古道,中国的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等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绚丽多彩的丝绸产品、茶叶、瓷器等被传送到了世界各地。同时,中亚的汗血宝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西亚的乐器、天文学等输入中国,东、西方文明在交流融合中不断更新、发展。
奥斯曼掌控的这段是丝绸之路上十分重要的一段。当年中国的驼队走过安卡拉,往前再走200多公里就来到了番红花,其实番红花还有一个很奥斯曼的名字——萨夫兰博卢(Safranbolu)。但因为这里盛产中国人很钟爱的香料——番红花,它原来的名字倒慢慢被人遗忘并鲜有提起了。
作为奥斯曼帝国贸易路线上的一站,番红花渐渐有了名气,渐渐繁荣起来,赚了钱的人们开始用石头、木头和土砖修街道、盖豪宅。经过14到17世纪左右丝绸之路的繁荣,番红花人渐渐用晒干的泥砖、木材和灰泥修建了一栋栋豪宅。于是,今天我们看到2000多座奥斯曼土木小楼,栋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古雅精巧,世人称其为“最奥斯曼”的地方。
因为地域广阔,奥斯曼式方形建筑上的圆形穹顶,那是受到波斯、拜占庭及伊斯兰阿拉伯式建筑的影响;因为丝路通达,后来巴洛克、洛可可风格又传进来了,于是你又能在窄窄的街上看见那些装潢华丽的房子,尤其是施粥场、神学院、医院、土耳其浴场等公共建筑上的雕花绣朵。
1922年以来,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地处深山幽谷中的番红花渐渐被人遗忘,甚至就连两次世界大战的炮火也没惊醒它的中世纪梦,它就这样遗世隐逸了将近一个世纪,直到大量的中国游客的到来。
● 上网,输入“土耳其 番红花”,“度娘”立刻就会捧出成千上万个词条:“入住世界遗产‘番红花城大宅院’”、“时尚的沧海桑田都与它无关”、“走在四百年的石板路上”、“最后一个奥斯曼小镇—宿民居豪宅”……有人气,建筑就健康
是我忘记了时光,还是时光不认识我?岁月竟然让最后一个奥斯曼小镇青春常驻。其实,奥秘也很简单,对古建筑就是要:修旧如旧,活体保护。于是,番红花风采迥异于当代世界的面貌。
“番红花”已经是中国游客文字照片的常客了,上网,输入“土耳其 番红花”,立刻就会跳出成千上万条“度娘”为您捧上来的词条:“入住世界遗产‘番红花城大宅院’”、“时尚的沧海桑田都与它无关”、“走在四百年的石板路上”、“最后一个奥斯曼小镇—宿民居豪宅”、“尽管只在番红花城小住一个晚上,但它因与世隔绝而表现出的独特气质,却令我深深沉醉”:小镇的豪宅民居中天天住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于是老老的建筑便人气充盈,这在遗产保护上就叫“活体保护”。
土耳其虽属发展中国家,但在这个国家,一旦某件东西被确定为国家遗产,哪怕是想把歪了的窗户扶正、剥落的墙皮黏上这类芝麻小事,都得向文物管理部门申报核准,这叫“修旧如旧”。
不像有些国家有些地方,动辄拆掉数百年的街道,哪怕这街道数百米近千米,拆!大刀阔斧地盖起白墙黛瓦的假古董;或者,赶走老街上的居民,然后围墙封街卖门票,活气被抽空,街道被掏空,只剩下一副骨架子在那里掏游客兜里的钱。
我们还是来温习一下游客眼里的番红花吧:“沿着蜿蜒的石砌小路走进古色古香的小镇,会发现保存完好的不仅是一栋栋古老的建筑,而是一座完整的奥斯曼城镇。石路两边一栋栋奥斯曼式样的老屋,房顶覆盖着整齐的筒形朱瓦,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小商贩们沿街叫卖,不遗余力兜售着富有当地特色的木制手工艺品。偶尔飘来一阵诱人的香味,那是远近闻名的土耳其烤肉串和自制酥皮甜点的香气。”居民满满、人气盈盈的小镇,才会魅力闪烁,才会一波接一波地勾着游人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