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影像展”将于2014年9月5日到9月7日在上海举行,包括来自欧美众多知名画廊的70多家画廊与艺术机构参展。主办方世界摄影组织(WPO)与国际博览会组织者蒙哥马利旨在将展会打造成亚太地区最专业的国际艺术影像平台,帮助世界各地的摄影画廊建立在亚太地区推广、收藏和交流的网络,传播和交流摄影艺术。本报专访展会总监、前伦敦佳士得拍卖行摄影部总监Alexander Montague-Sparey,请他从市场角度简略点评摄影艺术的变化与发展。
■ 摄影艺术的价值 综合了很多元素,作品的质量,摄影师的声望,作品的主题等。除了作品的品质,数量也是关键。比如摄影师称自己的某幅作品只印20幅,市场价值就会非常高。
■ 数码时代评判标准 标准一直在变。技术还是为创作服务。使用什么器材、什么技术,取决于你要创作什么内容。比如安德列亚斯·古尔斯基,他的大尺寸作品就充分使用最先进的数码技术。另一些喜欢纪实创作的摄影师,即使年纪很轻,仍选择老相机和黑白胶卷。
摄影作品市场对中国来说还有些陌生,其实在欧美已非常成熟。这个市场由大量的经纪人和摄影画廊构建,有一手市场,也有二手市场。自1977年在伦敦苏富比拍出第一幅作品,摄影作品的拍卖也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
■ 市场挖掘价值 成熟的市场有利于挖掘摄影作品的价值。像来到这次展会的作品价值都是被层层证明的。摄影画廊签约作品,推广作品,作品被收藏家收藏,再进行拍卖,经过几个专业层面的鉴赏和评判,作品去芜存菁。摄影市场确立了对作品的评判标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差的。
■ 热点不断转换 和其他艺术品市场一样,摄影作品市场的热点在不断转换,比如十九世纪的摄影作品,比如时尚类摄影,比如大尺寸的,等等。中国市场也有热点,我记得有段时间老的摄影作品、黑白摄影大受欢迎。这次“上海艺术影像展”将向大家呈现尽可能全面的摄影艺术,很多是过去中国市场不太见到的作品,比如时尚摄影。
■ 摄影艺术生命永恒 摄影作品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拥有永恒的生命力。一些收藏家从画作转移到摄影作品上。摄影作品会一直受到欢迎,价值会随着时间不断上升,这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拍卖一直运作良好,有许多成熟的摄影画廊,有许多优秀的摄影师,虽然和画作一样会有起伏,但摄影艺术不是汽车,不会折旧。
本版文字采访并整理: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