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新民观察·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全国不少著名影视公司和张艺谋、章子怡、莫言等一线导演、明星、编剧的工作室纷纷落户松江——~~~
全国不少著名影视公司和张艺谋、章子怡、莫言等一线导演、明星、编剧的工作室纷纷落户松江——~~~
全国不少著名影视公司和张艺谋、章子怡、莫言等一线导演、明星、编剧的工作室纷纷落户松江——~~~
全国不少著名影视公司和张艺谋、章子怡、莫言等一线导演、明星、编剧的工作室纷纷落户松江——~~~
全国不少著名影视公司和张艺谋、章子怡、莫言等一线导演、明星、编剧的工作室纷纷落户松江——~~~
     
2014年08月0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不少著名影视公司和张艺谋、章子怡、莫言等一线导演、明星、编剧的工作室纷纷落户松江——
影视园区如何引来“金凤凰”
张艺 陈怡鸣
  走在北京朝阳门的商业区、东三环外的住宅区、霸气的长安街、太庙附近,你或许会看到不少影视公司、明星工作室的大楼。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公司中有不少落户在上海,注册在位于上海松江的数座影视文化产业园区内。

  园区内优质的服务、优惠的扶持政策,成为鼓励这些影视产业落户的最大基础。从事业归属角度来说,这些明星工作室以及影视集团公司,都成了上海影视圈的“娘家人”,为上海影视事业的发展提供丰沛资源。

  10年前,广州、北京、上海的娱乐资源分庭抗礼。如今,这中间的平衡正悄悄发生着变化。

  明星公司扎堆

  走进上海仓城影视文化产业园区总经理沈剑飞的办公室,你会看到墙上挂着的几个大字“企业至上、诚信至上、服务至上”。就在上周,园区刚刚和西安电视剧版权交易中心签约合作,成立了“仓城影视版权服务中心”,为那些入驻园区的影视企业提供版权登记、版权保护、版权受托代理、法律维权等深层次服务。

  仓城园区至今已发展了5个年头,园区的政策优势和标准化管理服务,吸引了全国各地的1500余家影视、文化传媒类企业入驻园区。这些公司都有着自己响当当的名号,其中,凤凰卫视、TVB集团、星空传媒、海润影视、东上海影视、剧酷、慈文影视以及北影、华谊兄弟的子公司和知名导演赵宝刚的宝宏公司等知名企业等,已经在园区完成入驻,众多国内著名导演、编剧、艺人等工作室也都纷纷入驻园区。从建园至今,园区引入了如邹静之、陈枰、麦庭、贺凌、刘恒等知名编剧制片工作室,以及章子怡、范冰冰、李冰冰、孙红雷、赵薇、徐静蕾、闫妮、张嘉译等知名艺人工作室,知名导演张艺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工作室也在园区完成了注册。据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海地区明星告诉记者,她身边有四五十位同行都已在园区内注册了公司。

  面临竞争压力

  记者了解到,仓城对入驻影视企业和明星工作室的要求很高,套用沈剑飞的话就是,“不是一线的导演、制片、编剧、明星的工作室,不要;启动资金少于300万元的公司,不要。”但这样的高门槛对于园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就拿去年来说,仓城园区2013年产影视剧100多部,年产值逾52亿人民币,园区全年纳税近4亿元。但因为建立较早,园区所受到的政策扶植力度并没有与时俱进,只能依靠经验和服务来填补空缺,而园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因此水涨船高。“我们的工作人员拿着和别人相同的工资,工作量却要多出两倍。常常被电话从被窝里、饭桌边叫起来,赶去机场接人。”

  无独有偶,同在松江的叁零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也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全国各地新建的影视文化产业园区的竞争。据悉,这些新建园区对企业营业税的扶持比例都在70%以上,高的甚至达到100%,而且是入驻首年即可享受优惠,但上海园区的扶持比例都只在60%左右浮动。

  走出品牌道路

  沈剑飞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该走品牌道路,“比如两个家政公司,你会选择价格稍贵,但服务放心的那个?还是廉价却服务较差的那个?”比如仓城园区提供的是为入驻影视企业实行的“一条龙”服务,除了影视企业营业执照的申请、办理,拍摄影视剧场地的租赁、道具的配备、临时工作人员的招聘、拍摄许可证的申请等常规服务之外,园区最大的优势在于资源整合。沈建飞呼吁相关部门加大对园区的扶持力度,打造主业突出、品牌名优的产业园,好好利用上海的优势做大做强。

  记者采访众多明星经纪人后了解到,对于诸多的影视公司和明星工作室来说,“上海”这块金字招牌具有相当的吸引力。李冰冰的工作室是最早入驻上海松江的几家明星工作室之一,其宣传总监游小姐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愿意来上海落脚,除了产业园的政策优势之外,更多的是想利用上海周边、包括市内丰沛的影视资源,及其所能提供的影视制作、拍摄场地、后期技术的支持,从而实现更大更快的发展。

  除了上海巨大的影视市场空间之外,上海丰富的人才储备也是明星们所看重的。以仓城为例,其与上海戏剧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都保持着长期合作的关系,持续地为入驻公司推荐优秀人才,得到了广大影视公司的一致认可,也更进一步推进了上海影视文化产业的产学研合作发展。

  探索发展新路

  著名电影人、导演吴思远认为,上海这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成和发展,不仅可以完善上海本地的影视产业链、吸引人才、优化资源,也可以调整上海本地影视产业的结构,增加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例。

  据记者了解,入驻产业园区的诸多企业从第一年起,为上海所交的税收就达到了1.2亿元,此后更是以每年50%的比率快速增长。因而,吸引到影视公司和明星工作室落户上海,除了振兴上海影视产业、促进华语影视走向世界之外,也能在园区与城区的互动中,带动当地就业、促进上海本地经济税收、带动产业升级,改善城区环境,并形成与城市青少年及各类人群的知识技能普及和教育,走出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路,为振兴城市特色产业作出贡献。

  本报记者 张艺 实习生 陈怡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4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观点/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新视界
   第A18版:新视界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画廊俱乐部
   第B12版: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全社会都要理解支持“120”急救工作
影视园区如何引来“金凤凰”
新上海滩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新民观察·要闻A04影视园区如何引来“金凤凰” 2014-08-09 2 2014年08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