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和普及青少年足球,需要资金、教练,但必不可少的是场地,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无论在上海还是在别处,一块能让孩子踢球的场地,都显得无比珍贵。
高雷雷的垦荒
一个多星期前,中国职业足球史上第一位自由转会留洋的球员高雷雷在微博上求助,称自己想在云南省丽江市白沙完小建一块足球场,当一切施工材料准备就绪之时,却被告知政府要介入,工程只能无奈搁置。
有人愿意掏钱无偿为学校捐建球场,还能办不成?这事,居然还真有。
白沙完全小学在云南丽江玉龙山脚下海拔2600米的白沙镇,只有几十名学生,九名教职员工。这个学校的足球队曾经进入云南省少年男子足球比赛四强,还分别为国安、鲁能梯队输送了6人和3人,但学校里只有泥泞的土场。
而据丽江市外宣办透露,高雷雷确实计划投资50万建设一个小球场,但是早在之前政府就在这里规划投资500万建设一个大型现代化体育场,高雷雷的项目刚好与政府项目冲突。不过对于这样的说法,高雷雷表示此前并不知情,校方也没有跟他说过政府的这个项目计划。
应该说,高雷雷在职业生涯中并没有太大的建树,但他退役之后因为一直坚持从事各种公益活动,反而更被人熟知。收入并不高的他自己捐钱在国家级贫困县建了希望小学,多次深入四川山区给孩子送足球装备,做过支教老师,还捐出过一辆校车。他为青少年足球默默付出的时候,校园足球远不是现在这般火爆的“概念股”,而是无人问津的蛮荒之地。
即便在如今,纵然赶上了政策扶持青少年足球的好时候,高雷雷却发现,前方的路仍然举步维艰。复杂的手续和与当地政府巨大的沟通成本,他并不是第一次领教了。2012年在乐山捐校车时,手续足足办了几个星期还没办完。
也许这一次,高雷雷确实还需要依照规定,耐心地走完环评、安全评估、资质审查等正规流程,才能等到球场建设工程上马。但至少,他的求助已经给掌舵校园足球发展的有关部门提了个醒——民间足球人士有热情、有能力、有经验,如果合作引导有方,当是校园足球发展的有力帮助。
校园足球的初期规划,已经打通了国家两个政府部门,发展足球不再只是体育总局足管中心的事,如今教育部还提供了关键的教育政策扶持与激励。但是,即便如此,要实现校园足球人口三年内翻4倍,要让足球深入人心,仅靠政府部门的力量与经验,或许仍有不小的缺口。
对于校园足球这样的系统工程来说,顶层设计固然重要,但最终决定成败和效率的,往往还在于基层的实践。正如高雷雷所说,“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遇到足球,爱上足球,这才是最重要的”。校园足球的发展,需要更多接地气的民间志愿者的参与。
任轩冬的探索
“让阳光洒在足球的场地上。”这已经是任轩冬最喜欢说的一句话之一。身为“胜利联盟”的创始人,最近两三年他一直致力于青少年足球培训和推广工作。“我们只是想尽自己的努力能够给喜欢踢球的孩子多一些场地,多一些指导他们的教练,让他们尽情享受这项运动。”这个看起来远比实际年龄成熟的阳光型男此前从未从事过任何和足球相关的工作,却仅仅因为单纯的热爱,便拿出全部的热情,投入到足球这项运动中来。
就在一个多月前,任轩冬和他的“胜利联盟”已经做成了一件类似高雷雷义举的事,在江西崇义县山区为当地小学捐建了一块新球场。由他们发起的“绿茵梦想”球场捐赠计划也迈开了第一步,“今后我们每年捐赠的场地将不少于一块,而且面向全国。”
任轩冬说,在捐建过程中,他也碰到很多困难和波折。“一开始当地政府建议我们在一个已经有绿化的空地上建,但我们实地考察完之后,发现需要拆除部分政府投资过的绿化工程,这样的重复建设无疑是浪费,所以最后选择了一个旧广场。这样一来,比我们一开始的预算增加了不止一倍,但建成后是崇义县唯一的一块足球场地。我看那些喜欢足球的孩子真的很开心。”
要建一块球场,并不容易。通常修建一片标准的11人制人工草皮球场,算上所有的草皮、灯光,以及运输成本等等,投入一般在150万元左右。任轩冬发现,在那些真正有需要的山区和边远地区,条件有很多限制。“像石英砂、橡胶颗粒、草皮这些,在当地都是采购不到的,无形当中就增加了很大的运输成本和施工成本,有的时候甚至都快赶上草皮的费用。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些困难,才让这些场地在当地更为可贵。”
在任轩冬看来,“在我们的城市规划中,居住环境周围很少有方便到达和使用、适合青少年尤其是小孩踢球的场地。有些学校有球场,也都是空着,其实没有人踢。”
既然如此,是不是有可能在国内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或者机构,为孩子们修建更多球场?任轩冬说,他们已经在开始尝试探索。“通过今年崇义县的第一块场地,我们想成立一个‘绿茵梦想’基金,而且已经跟中国足协一起发布了‘绿茵梦想’的计划,由我们牵头,我们每年至少建一块,也希望全社会对青少年发展志同道合的朋友或机构加入,把大家的力量集到一起,每年给需要的地方多捐赠几块场地。”他说,“我们也在努力尽快把这个基金以社会法人的形式注册下来,更方便开展工作。”
“胜利联盟”的根据地在北京,但从今年开始,他们也已经触及到了上海,在这里开展青少年足球培训。任轩冬说,他们与前世界足球先生菲戈合作成立的“胜利联盟-菲戈足球学院”在上海已经有两个点授课,不过都是租用的社会球场,很难找到像在江西一样的合适场地。“这样的资源在城市中非常缺乏,但我们特别希望能有。”任轩冬说,“现在我们想多建一些‘空气气模’足球中心,这种场地恒温、恒湿、恒PM2.5,能够让孩子们在更为舒适、更为健康的环境中训练。”
一块球场,承载多少欢乐和梦想。无论是高雷雷还是任轩冬,他们都在努力,都在尝试。还有其他人呢? 本报记者 关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