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2月2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1]教授夫妇的两难选择
文平
  文 / 文平

  自二周前晚晴版登载《一个人,生活在自己的城市》一文后,读者来信来稿探讨文中85岁的老太太坚持选择自己喜欢的养老方式,此次特地刊登两篇读者的精彩文章。 ——编者

  耄耋之年没能和儿孙们在一起,但她却很享受眼前的生活。当天伦之乐和个性选择不相融时,她抛却了世俗的选择留在国内,并对余下的日子充满信心,不是每个老人都有这样的洒脱和自信的。

  这位老太太的人生很精彩:晨练、赴宴、旅游、聚会、打牌……生活丰富,朋友众多,子女孝顺,家境优越,唯一有缺憾的是远离至亲。但谁的人生又能百分之百的完满呢?

  我有一位同乡,夫妇俩都是退休的大学教授,独生女大学毕业后赴美读博,现定居美国,结婚后生了一对双胞胎,双方在国内的老人轮流前往照顾。教授夫妇虽收入不菲,但一年往返美中数次,钱都扔在空中了。女儿女婿虽然也很有出息,但可能算不上成功人士,还在成家立业的奋斗中,因此往返路费及用度都得老人自己承担。他们对在国外居住的感受和文中的老太太一样,不愿长久地在那里生活。两人还都各有一位老长辈在世,“父母在,不远游”,他们不可能一走了之。因此,近几年跑得精疲力竭。不去美国,想外甥,想女儿,那里也需要他们,可是去一趟,钞票跑没了,人还累得不行。

  教授夫妇60多岁,一次男的患病住院,女的陪护照顾,结果也累病了。这样的时候特别想念远在国外的女儿一家。逢年过节也常常不能和他们团聚,因为还得赶回老家去看望自己的老父母。当别人都羡慕他家女儿读书不让家长操心,大学研究生博士一路优秀地读下去,飘洋过海成为发达国家公民时,他们却特别羡慕那些子女在同城工作生活的老人,常说其实子女只要有一份能自立能养家的工作,全家老小能和睦平静地生活在一起就很幸福。

  看来人对幸福的体验各有不同,教授夫妇虽也被很多人所羡慕,但他们为难以在故土和子女间作出选择而感到遗憾。中国已进入了老龄社会,人老了该做些什么,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提升自身素质和生活品质上应当怎么做,这些问题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无论是教授夫妇还是那位老太太,他们尚都有着子女成才和自己丰裕的生活条件。而眼下我国,绝大部分老人家庭综合条件比他们差,有的子女啃老,有的体弱多病,有的生活在底层,还有的失能失智……这些老人也得过日子。人各有命,到哪山说哪话,两弊相权取其轻,老人还需各自珍重,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除了其家人,社会也当尽量给老人创造和提供好的生活条件和环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百姓故事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演出
   第A10版:文化新闻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域外传真/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烽火周末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新民教育/招生培训
   第B12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2]依顺是最好的孝顺
[1]教授夫妇的两难选择
老人晚年要开心
老白领
孙女的“男朋友”
湘江女(中国画)
新民晚报晚晴风景/金色池塘B14[1]教授夫妇的两难选择 2014-12-21 2 2014年12月2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