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以前汛期“水漫金山”底楼须垫高十多厘米~~~
以前汛期“水漫金山”底楼须垫高十多厘米~~~
以前汛期“水漫金山”底楼须垫高十多厘米~~~
以前汛期“水漫金山”底楼须垫高十多厘米~~~
以前汛期“水漫金山”底楼须垫高十多厘米~~~
以前汛期“水漫金山”底楼须垫高十多厘米~~~
以前汛期“水漫金山”底楼须垫高十多厘米~~~
     
2014年12月2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前汛期“水漫金山”底楼须垫高十多厘米
积水点修好,龙门邨不再怕暴雨
蔡维帅 江跃中
  本报讯 (通讯员 蔡维帅 记者 江跃中)2014年黄浦区政府实事项目——龙门邨小区积水点修缮工程即将于年底前完工,这使得这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的微缩万国民居群,将告别每当暴雨袭来就“门槛高筑”的历史,居民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龙门邨位于黄浦区河南南路与尚文路交界处,由原“龙门书院”得名,1905年—1934年建造,占地面积23.14亩,共有76幢房屋,其中独立住宅6幢、新式里弄住宅68幢、旧式里弄住宅2幢,建造面积约17700平方米。龙门邨内布局整齐,为砖木结构建筑,单体多种式样,每一幢建筑都不一样,有西班牙式、苏格兰式、古典巴洛克式以及中国的民居式样,中西方古典艺术装饰相映生辉,是极具特色的微缩万国民居群。龙门邨于1999年9月23日被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04年2月16日被公布为“黄浦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龙门邨是一座老式里弄住宅区,76幢房屋中,不少建筑都有80年以上的历史。在这每家每户入口处垫高十多厘米的地面和门槛,已成为龙门邨古色古香建筑外的另一特色——由于龙门邨地势低洼,每当暴雨袭来,周边地区的积水都会流向龙门邨方向,入汛后,“水漫金山”对于龙门邨而言是家常便饭。

  为减小积水压力,免遭“泡汤”来袭,黄浦区政府将龙门邨地区积水点修缮工程列入2014年区政府实事项目。龙门邨居委会书记王洪菱告诉记者,由于小区属于保护性建筑,所以项目流程多,协调工作复杂,区有关部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论证,实际修缮工程于9月底开始,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

  在小区内46号门前,女主人徐爱芳介绍,多年的积水困扰,让居民们苦不堪言。住在一楼的居民担心的不仅仅进水造成的财产损失,最担心的是电器进水导致触电,给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造成生命危险。“这次改建好了,我想把我们垫高的地面再恢复到以前,这样层高又高了,空间大了,住在里面更适宜了。”徐阿姨开心地说。

  据记者了解,龙门邨的排水系统属于该区域的泵站排水末端,水管网多为上世纪80年代敷设的水泥管,有的管径还未达标,有的弄堂口出水不畅,极易积存垃圾和油污,造成管道实际过水断面缩小,降低排水流量。2010年世博会前夕,相关泵站进行过调整和改造,该地区的排水能力有所增强。但治标还得治本,这次该小区的排水改造实事工程,是对该排水系统实施“心脏搭桥”,相信经过如此深度的“动脉手术”,龙门邨“门槛高筑”终将成为历史。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百姓故事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演出
   第A10版:文化新闻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域外传真/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烽火周末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新民教育/招生培训
   第B12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积水点修好,龙门邨不再怕暴雨
冬至扫墓尽量避峰
扩大民办学校收费自主权
女子7楼窗外悬空 众人入户合力拉回
永和三村失火 屋内物品尽毁
迄今最全知青史料 辑录成书上午发布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4积水点修好,龙门邨不再怕暴雨 2014-12-21 2 2014年12月2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