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年,国人出国旅游呈现井喷式发展,刚结束的长假成了微友在朋友圈大晒异域美图的“黄金周”。据统计,数以十万计的中国游客仅在日本一地就贡献了几十亿元人民币的消费金额。吊诡的是,为这些国家的经济作了这么多贡献的国人反倒开始“不受人待见”了。近年来,从中欧的瑞士,到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再到近邻日本,当地人对中国游客开始呈现出既希望又排斥的矛盾心理。一则一对中国年轻夫妇在日本北海道一家便利店里因发生口角而将店员打伤的新闻更是发人深思。与别人因琐事打一架,这样的事如果发生在国内,只要没有将人打伤,当事双方一般会在辖区派出所以道歉、检讨、和解而小事化了。但依照日本相关法律,肇事的夫妻很有可能以伤害罪被起诉,并被检方求刑一到两年。即便不被处以实刑,50万日元之类的罚款恐也难免。而事情的起因仅是中国夫妇未及结账就打开所选购的食品吃了起来。《庄子·山木》云:入其俗,从其令。意思是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入乡随俗体现了客随主便、客尊主规的礼仪风范,显然是华夏传统中的精华之一。然而,为什么今天的国人不再入乡随俗了呢?
一位去日本旅游回来的朋友向我吐槽道:日本基本上找不到海鲜自助餐,单点生鱼片的分量又少得可怜,吃起来根本不爽,还是中国的日料和海鲜自助餐正宗。对此,我也只能报以一句“呵呵”了。殊不知,不仅是日料,包括中餐、法国菜、意大利菜等在内的不少国家的料理,讲究的是食材的新鲜、调理技术的高超、菜品外观的优美和富有文化内涵等,并不以量取胜。但不少国人深陷大快朵颐、每吃自助餐必赚回本钱的一些近乎扭曲的俗规不放,反说那些东道国做的本国菜不地道,实在有些贻笑大方。其实,出国旅游,主要是体验异国他乡的文化魅力,要体验原汁原味的当地文化,入乡随俗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说上述程度的“入乡不随俗”,其影响只及于内心感受,不会殃及旅游目的国居民对我们的评价的话,过马路闯红灯、公共场合随地吐痰、不喜排队、大声喧哗、在酒店客房敞开房门嬉笑吵闹等程度的“入乡不随俗”就必然会引起当地人对我们的反感了。而一种“因为我们的消费能力强,为你们经济作了很大贡献,所以你们应该容忍我们”的君临救世的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类不文明现象的蔓延。虽然中国游客在这些国家的旅游消费对当地经济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我们在这一过程中显然也收获了旅行的快乐和购物的满足。况且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倚重于观光旅游业,外国游客为提振当地经济所作出的贡献属于锦上添花。我们的一些不雅言行倒是实实在在地侵害到了当地人的文化乃至尊严。
至于打架、阻挠航班起飞等极端行为,实际上不入的已不是“俗”而是法了。对于此类国人游客,通过当地有关机关对其进行惩处,可谓惩前毖后,只要法律上不存在问题,应该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