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日报观点~~~
日报观点~~~
日报观点~~~
日报观点~~~
日报观点~~~
日报观点~~~
     
2015年11月0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报观点
关爱留守儿童应该“去标签化”
马长军
  多年来,“留守儿童”一直是频现报端的热词。作为一名在农村地区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我对“留守儿童”这个词的感受比较复杂——一方面,这个词的确很直观地描述了我们社会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也很易于传播;另一方面,这个词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刺眼的标签。

  很多人在谈到农村孩子时,都会突出他们的“留守儿童”身份。在很多媒体报道中,农村儿童的形象都有一些负面,甚至在一部分人眼里,“留守儿童”几乎已等同于“问题儿童”。这种倾向让我深感忧虑,有意无意地把那些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当作“问题人群”,并不利于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坦率地说,有“问题意识”不是坏事,正是因为有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村的留守问题才得到了一些解决。但我担心的是,一旦“留守儿童”被当作“问题儿童”的近义词,有些人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农村孩子,或避之不及,或做出一副悲天悯人的姿态。事实上,媒体报道的一些与农村孩子有关的“负面”新闻,都有非常具体的原因,应该就事论事地对个案进行分析,而不是将所有农村孩子视为一个群体。

  我接触到的很多孩子,都不乐意别人说他们是“留守儿童”。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听到别人说我是‘留守儿童’,心里就觉得好像爸妈不要自己了一样,特别难受。”如果媒体不断强化“留守儿童”这一身份标签,会让那些暂时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在同龄人中被“隔离”出来。

  我知道,即使不用“留守儿童”这个标签,农村学生面临的很多问题都客观存在。但是,撕掉这个标签,至少能让那些农村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平等。

  (马长军  刊今日新华每日电讯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封一
   第02版:封二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3版:互动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专版
   第A23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4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专版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B04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文具国标为何遭遇“执行难”?
人类
关爱留守儿童应该“去标签化”
自行车保卫战
“蛇吞象”
从胡大一救人说起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关爱留守儿童应该“去标签化” 2015-11-03 2 2015年11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