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相关部门你做到了没有?“要想为民办事,总会有办法;不想为民办事,总会有理由”,面对百姓的急难愁,相关部门你到底是办法一大堆,还是理由一大筐呢?群众很想知道!
今起,“新民邻声·热线”板块将携手12345市民服务热线,开设“督办台”栏目,现场直击“老大难”背后的种种成因,推动相关部门给出治本良方。同时,我们将每周预告督办内容,邀请市民代表旁听督办。
您可以下载“新民邻声”手机客户端,进入热线板块报名;也可以拨打本报新闻热线962555“挂号”。
我们等待您的互动参与,我们期待您的建言献策!
小河上居然停了40多艘“废弃船”,拉起电线生炉做饭,饲养恶狗看门,岸堤绿化带中垃圾丛生、环境脏乱不堪……船上用砖块砌起违法建筑,生活着大量人员,生活污水直排河道,成了名副其实的“水上城中村”。这一幕,就出现在宝山区外环外圈南大路出口新槎塘边。
昨日上午,记者跟随12345市民服务热线督办组相关工作人员前往实地勘察。市热线办表示,相关区和部门必须联合整治,限期两个月内全面清除所有船只。
废弃船只望不到头
昨天上午9时许,记者驱车来到南大路一号桥。站在桥面上往北望去,目及之处,本就不宽的新槎浦河西侧泊满了10余条破旧不堪的废弃船只,一眼望不到头。
记者顺着一号桥爬下,绿化带内布满了啤酒瓶、西瓜皮、烟蒂等生活垃圾,更危险的是,往西不到两米处就是高压线。
恶狗看门恶言相向
记者尚未靠近堤岸的船只,几条看门狗就不断吠叫。狗叫声很快惊动了一位彪形大汉,对着记者就是一阵叫嚷:“你是谁?到这里来干什么?滚开!”
记者粗略数了数,仅50米左右的该段岸堤旁,停靠着大大小小8艘船只。这些船早已被改造得面目全非,船上被一间间橙红色砖砌起的“平房”塞满。附近居民说,这些船只在这里“筑巢”至少已有十多年。
曾经执法不了了之
记者从12345派发的工单上看到,自7月8日12345接诉后,相关部门的处置却异常曲折——
■ 7月12日,宝山区水利管理所曾到现场,称应由区农委牵头组织。
■ 7月13日,宝山区大场镇核实河道为“新槎浦河”,为市管河流,流经宝山区大场镇和普陀区桃浦镇。宝山区水务局、大场镇水务所和镇城管执法中队均无执法权力,建议转市级相关单位协调处理。
■ 7月15日,市农委表示来电反映的情况不属于农业部门监管范畴,建议转属地的海事或交港部门调处。
■ 7月20日,海事部门:此处非通航航道,不属航务(海事)部门管理,建议转水务部门处理或区里协调相关部门解决。
12天内,工单兜兜转转7个部门,都表示“无执法权”“没法解决”,最终兜回水务部门。
据大场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今年5月曾前往现场执法,但因对方态度蛮横、镇里缺乏执法依据而作罢。
有过成功整治先例
督办会上,有相关部门拿出一份2003年印发的《关于本市对“三无”居家船等船舶开展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彼时同样被相关废弃生活船霸占河道的相关区县,不久即将船只悉数清退。
既然市里有相关方案,又有相关区的成功先例,为何不借鉴呢?对此宝山区和普陀区相关部门均表示,以新槎浦河水面中央为界,西面为普陀区管辖范围,东面则由宝山区管辖。违法生活船在地理位置上属于两区交接处。给实际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另外,由于涉及到两区多部门、多条线,没有牵头部门也成了最大阻碍。
对此,市热线办督办组负责人表示,客观上的情况可能比较复杂,但这不能成为相关区县和部门推诿、不作为的理由。“宝山、普陀两区在这件事情上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在2个月内彻底协调解决问题,排除隐患,清退所有船只。”
本报记者 徐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