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不在家
照样收快递
目前进驻申城小区的快递箱以第三方公司设置为主,而非快递公司或物业,例如普陀区的达安春之声小区,已有格格货栈和富友两种快递箱;嘉定区嘉源花苑小区则是格格货栈和收件保。这些快递箱的“工作原理”基本类似:快递员用微信扫一扫或专门的APP,扫描快件条码,输入收件人的手机号,然后把快件放进快递箱锁好;收件人同样通过微信公众号或专用APP收到提取码,然后凭提取码从快递箱中取出快件。
记者在达安春之声小区看到,快递箱设置在小区大门口附近的架空层,箱子有大有小,方便不同尺寸的快件能放进去。居民蒋女士认为,“如果一位女士独自在家,给快递员开门总是有潜在的风险,快递箱使得双方不需要见面,肯定更安全,而且很好地解决了‘不在家也能收快递’的问题。”
不过,蒋女士也有一些“小意见”,“格格之前是发送短信告知提取码,后来变成了微信公众号;富友则‘强制’要求安装专门的APP,这不仅会占用消费者手机的内存,他们推送的一些广告客观上也打扰消费者。”
快递员偷懒
所有快件进箱
快递箱的出现,对于快递员来说,肯定节省了不少时间,尤其是第一次投递,如果收件人不在家,快递员把快件往快递箱里一放,就可以免除二次、三次投递的麻烦。一位快递员告诉记者:“以前我一天大约送100件左右,有了快递箱,快件投送量有可能翻倍,对我来说就是增加收入啊。”
但也有不少市民对快递箱有所“感冒”。市民蔡先生表示,有的快递员偷懒,根本不管收件人在家不在家,也没有打电话征求收件人的意见,直接把所有快件往快递箱里一投就走了,“其实我家里基本24小时都有人,‘第一选择’应该是快递员把快件送到家门口。”
还有市民提出,如果是重要或易损的快件,快递员最好当面送达。家住嘉源花苑的李先生曾经通过EMS收取港澳通行证,没想到这类重要的文件,快递员竟然也是往柜子里一扔了事,而且事先并未通知李先生。市民刘女士则担心没有了当面签收这一环节,快件不能当面验收,一旦出了损坏等问题会更麻烦,“尽管存放和取件的时候都有监控,但光靠视频也不容易看出到底是哪个环节损坏的,尤其是易碎的快件,仅从外包装来看,也基本看不出来。”
应制定规范
明确相关责任
记者在很多快递箱上看到,都有“快递投入柜子存放,请先征得收件人同意”类似的文字,但如何约束快递员却没有定论。第三方公司认为自己只提供快递箱,与快递员之间并不存在雇佣关系,所以无法约束。
事实上,快递箱进小区,涉及到物业、快递公司以及第三方公司,一旦出现快件损坏或丢失,比较容易相互扯皮。到了夜间可能会被不法分子盯上,还有发生砸箱或者破解密码盗取快件的可能。另外,添置智能快递箱,企业需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还必须和小区业委会、物业等沟通协调,解决好安放选址、电费支付、安全防盗等问题。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若没有制定相关的规范,让快递箱在各小区“野蛮生长”,可能会慢慢积累矛盾。 本报记者 金志刚
欢迎读者扫描左上角二维码下载新民邻声APP,进入话题版块对本文进行评论互动,部分优秀点评将刊登于明日本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