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8月2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各行其道
郁晶陶
  郁晶陶

  在人行道上行走,本该有一种安全感。不过,如果你要时时注意迎面而来或擦身而过的非机动车,这种安全感就要大打折扣了。尤其是,其中一些电动车的时速还挺快,在行人之间穿梭而行,仿佛在炫技。

  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现代城市道路,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理应各行其道,但现实场景中,“混行”现象却比比皆是。这其中,非机动车在人行道、机动车道上“任性”行驶,就经常被抱怨。

  但换位思考一下,非机动车的某些“任性”行为,除了骑车人的法律意识、文明素养有待提升,是不是还有点其他原因?比如,非机动车骑上人行道的“高发区域”,很多是禁止非机动车通行的路段。如果骑车人不愿绕远,就可能图方便选择人行道,而对于这种行为,管理上似乎也比较疏松。还有一种情况,是道路上允许非机动车通行,但通行状况不佳,比如非机动车道被大量停放的机动车占用,或未设专门的非机动车道而机动车流量较大,于是,有的骑车人为“安全”起见,骑上人行道,客观上给行人增添了一份“不安全感”。

  我想,有的道路不允许非机动车通行,肯定有它的道理,那么,在执行上,是不是应该考虑到非机动车“蹭”人行道的情况,多做一点引导和管理工作?在设计和规划上,这样的道路是不是应该越少越好,让非机动车尽量少一点“此路不通”?作为一名行人,虽然时不时要被非机动车的“任性”困扰,但也经常看到非机动车通行空间被挤压的状况。比如,在一条单车道的小马路,碰上红灯,右转车辆被直行车辆“挡住去路”,有的驾驶员就方向盘一打,“借”非机动车道右转,更有甚者,还要鸣几下喇叭,叫等待交通灯的骑车人“让道”。

  各行其道,为的是安全,为的是道路的各类使用者都能有一定的路权保障,不必按丛林法则你争我抢。机动车“挤压”非机动车,骑车人“欺负”走路人,都不该发生。从整体来说,道路设计、制度执行,是不是还有完善的空间?就个人而言,遵守规则、文明礼让,是不是也该成为自然而然的选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06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2016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第A1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2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13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14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15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16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17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复/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12版:博览/新民环球
扫码关注新民晚报官方微博
没有全民健康,全民小康行之不远
免税店火爆的启示
各行其道
创品牌盯住中高端
“网约”黑摩的
“中国被黑”的虚与实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4各行其道 2016-08-22 2 2016年08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