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8月2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沈尹默故居参观记
金洪远
  金洪远

  那天下午,我又去位于虹口区海伦路504号的沈尹默故居参观。海伦路是上海一条僻静的马路,因为雨后刚放晴,行人稀少。著名书法大家沈尹默故居是一座坐北朝南三层清水外墙楼房,门外红砖墙上 “沈尹默故居”赫然在目,匾牌由沙孟海先生所题写。

  步入展馆,仅两开间左右,但沈老作为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家和诗人的地位、影响,使狭小的空间凸显出厚重和庄严。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玻璃橱内,由毛泽东1950年签署、任命沈尹默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的委任状,由周恩来签署、任命沈尹默为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的委任状。接待我们的沈先生夫人的亲戚小青年介绍说,当年,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进城后第一个拜访的就是沈尹默先生,可见沈尹默当时的学术地位、社会声望之高。当时沈府地处偏僻,陈毅市长劝其搬迁到市中心的一座花园别墅,便于联系。不难理解,这对早在新文化运动中,担任《新青年》轮流主编之一、被誉为新诗倡导者三巨头之一的沈尹默是实至名归的。但沈老婉言谢绝了。

  也是巧,当年我就读的小学也位于海伦路,教我们语文的是梳着两条长辫的小何老师,她也许是沈先生的隔壁邻居(何老师居住在505号)。她告诉我们不少沈尹默先生刻苦学习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青年沈尹默在杭州与陈独秀相会。陈独秀第一次见到沈尹默,直言说:你的诗写得不错,但是字则其俗在骨。乍听这话,沈尹默觉得有些刺耳,继而细想,又认为陈独秀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他立志要改掉这个“字则其俗在骨”的缺点,先从执笔改起。每天清早起来,沈尹默就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肘腕并起地执笔数十年,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手如行云流水,笔墨跌宕起伏的好字,被圈内名士誉之为有欧阳询之神韵,带赵孟頫之骨肌的书法名家。呵呵,大书法家的字是这样练成的。

  陈列室安放着一尊通体洁白的沈尹默半身塑像,四壁有沈尹默与李大钊、陈独秀、鲁迅、于右任、郭沫若等先贤交往活动和他凝神执笔的大幅工作照片,还有沈尹默长年临摹的名碑书帖及各地出版的沈尹默墨迹、手稿和论著。沈老生前使用过的一套文房四宝、图章等弥足珍贵的实物让我肃然起敬。

  过去常听弄堂里的老人聊起“文革”中沈先生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当年大师被勒令写的“检查”贴在大门时,一到夜深人静,这些所谓的检查马上就不翼而飞了。我求证真伪,小伙子直言相告,他也听过不少类似的版本而不得要领。其实这不用猜,人心有杆秤,老百姓心里亮堂得很,大师的墨宝肯定成了书法爱好者的“压箱宝贝”。因为二楼和三楼不对外开放,我只能遗憾地“止步”了。

  步出沈尹默故居,回望黑色门楣悬挂着赵朴初题写的“沈尹默先生故居”横匾,我依旧陶醉在沈先生的功力深厚、飘逸潇洒的书法中。他的作品也使我明白了什么故居呀、纪念馆呀只是个形式,人的荣耀、名誉、地位都是暂时的,但学识、风格和人格是永恒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好吃周刊
   第B04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05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B06版:美食地图·广告/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美食专列·广告
   第B08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医养结合模式好
现实版的黑色幽默
庄稼是神圣的
鹰笛
环状痔术后会复发吗
蒙古国的树林(水墨速写)
沈尹默故居参观记
新民晚报夜光杯A22沈尹默故居参观记 2016-08-25 2 2016年08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