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8月2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桥烧饼
刘艳梅
  文 / 刘艳梅

  初二那年,父亲从黄海农场新荡调到大有。我每周末从新荡到大有新家,都会吃到金黄酥脆、咸鲜柔润、美味无比的黄桥烧饼。长的是干脆清香的咸烧饼,圆的是甜酥脆美的甜烧饼,是那时吃过的最美的烧饼。

  一层层地烧饼酥脆无比,每次吃时,我都会一边吃,一边用手等着从嘴边漏下的一片片薄如纸片的饼屑,还有那香喷喷的白芝麻,不舍得浪费一丝一毫。

  那时,父亲单位刚从下面水利部门抽调来很多人员。一时间,家属工作大多无着落,有些人就不安心工作。于是单位领导把位于大有街的一处空着的门口房腾出来,让这些家属开间黄桥烧饼店。一群跳出农门的妇女,再也不用日晒雨淋,因此干劲十足。打扫卫生的,收拾柜台的,不用人安排都抢着干。都说和地里活相比,真是一天上,一地下。

  每天天还没亮,师傅就带领一帮妇女忙开了。揉面的揉面,调馅的调馅。取适量面粉,用猪油和成油酥,再取适量面粉,加入猪油、白糖,用凉水和成面团,再加入清水扎成稍软的面团,反复摔打后醒发片刻。取一个卷坯,用擀面杖擀至圆形,包入馅料收口捏紧。馅和酥分别用猪油和花生油拌面粉擦酥,因此特别鲜香,那个年代,生活条件不太好,平时人们很少吃到猪油。

  经过烤箱烤制的黄桥烧饼,酥脆焦黄,外形饱满,色泽如蟹壳,香味扑鼻。浓郁的香味一下吸引来很多的客人,对于吃惯了煤炉烤制煎饼的农场人来说,什么时候见过烤箱烤出来的烧饼?人们争相购买着诱人的黄桥烧饼,感叹自己不出家门也可以品尝到风味小吃。

  有位老师一边吃着烧饼,一边侃侃而谈,我们真有口福。当年陈毅、粟裕等直接指挥下的黄桥战役打响后,黄桥镇12农磨坊,60只烧饼炉,日夜赶做烧饼。镇外战火纷飞,镇内炉火通红,当地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烧饼送到前线阵地,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壮丽凯歌。

  还有,黄桥何氏是名门望族,自明代成化16年至万历35年的120多年间,曾有过一门“四进士十举人”的辉煌。清朝道光年间的何萱,虽说只是个岁贡,但著述颇丰,其《韵史》80卷现存北京图书馆。这位老夫子不只结交了龚自珍、李兆洛等硕学大儒,与烧饼师傅们也颇多往来,常与他们切磋烧饼制作工艺。据说,韭菜烧饼、萝卜丝烧饼、蟹黄烧饼就是这位老夫子根据不同季节制作不同美食而出的妙招。

  人们一边津津有味地品尝美味烧饼,一边听着一段段精彩的故事,为自己的口福和耳福喝彩,而黄海农场的黄桥烧饼店也更加红火。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好吃周刊
   第B04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05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B06版:美食地图·广告/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美食专列·广告
   第B08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菜汤面
夏日祛暑食疗菜
自制美味酱牛肉
巧洗带鱼
黄桥烧饼
巧洗虾仁
新民晚报我家厨房/好吃周刊B04黄桥烧饼 2016-08-25 2 2016年08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