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6年08月2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后交通整治时代
潘高峰
  潘高峰

  上海的交通大整治仍在进行,但不少人都体会到了变化。

  街头的警力不像以前那么多了,以前十多个民警扎堆一个路口的景象已经很难看到。但是,吃到的罚单并没有减少。身边的朋友,哀叹分不够用,扳着手指头数记分周期的仍然大有人在。

  今天上午,上海交警宣布,将启用固定电子警察抓拍开车打手机的违法行为。其实,近来交警部门已拿出不少新的科技手段。像可以抓拍多种违法、连大弯小转都逃不过“法眼”的“超级电子警察”;可以对超载超限车辆自动称重报警的“道路桥梁超载动态监控系统”;还有杜绝失去驾驶资格驾驶员偷偷违法上路行驶的“失格驾驶人违法行车分析系统”等等,可以说是套路多多。

  科技的进步,让很多以前无法实现的设想成为可能。就拿电子警察拓展功能、抓拍开车打手机来说,看似很小的变动,背后的科技含量却不低,不仅要求高清监控设备的普及,更需要视频图像识别分析、以图搜图等先进技术手段支撑。

  交警蜀黍为何频频炫技?因为这是“一盘很大的棋”,它关乎规则的重塑。

  最近几天,有两条新闻让人印象深刻。一是“老虎吃人”事件有了下文,调查组认定“7·23”东北虎致游客伤亡事件不属于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也就是说,事故的责任主要在游客自己身上;另一条是上海一辆机场四线公交车在高架发生车祸,两名乘客坠亡,主管部门认为,造成伤亡的主要原因是乘客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

  两起悲剧,追根溯源,都关乎规则。对规则的不尊重,也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但在很多人看来,这其中有很多偶然,更像是关乎“运气”。所以“吃瓜群众”即使有所触动,往往也只是一瞬间。围观之后,可能依然故我。

  上海的后交通整治时代,其实就是在做这样一件事:让所有归咎于运气的,都回归规则。违法变道了,运气好警察没看到,但电子眼必然看到;超载超限了,市民没有报警,但机器必然报警……违法有代价,打破规则,必然受到惩罚。这种依托科技的长效机制,才能真正让规则外化于形,内化于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好吃周刊
   第B04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05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B06版:美食地图·广告/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美食专列·广告
   第B08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须出重拳砸向电信诈骗
后交通整治时代
没积淀怎能有素养
翻旧账
冲栏而出
素质家教,真的准备好了吗?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后交通整治时代 2016-08-25 2 2016年08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