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8月2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由谭
素质家教,真的准备好了吗?
宋鹏伟
  宋鹏伟

  对学校的应试教育不满意,是很多家长的心态,然而敢于接回家自己教的毕竟是极少数。其中,一位四川泸州的父亲引起了媒体的关注:11年前,这位叫李铁军的父亲以“娃娃到学校学不到东西”为由,将女儿李婧磁带回家自己教。女儿的母亲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他违反义务教育法,请求法院判决让女儿重返校园。面对法院判决,李铁军表示“宁肯坐牢也不送女儿到学校念书”,女儿自此再未踏入过学校一步。

  近日,媒体再次采访了他们,已经20岁的女儿李婧磁大方地坦承,自己连初中试卷都考不及格。不过李铁军坚持认为自己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他说,他在培养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教育是否成功,的确不能以考试是否及格来判断,很多科学家当年也不及格过。进一步说,什么是成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能考高分就算,有的认为将来有钱有地位才算,有的则认为独立思考、全面发展比什么都重要。因此,说不成功很容易,但要说成功,很难。

  撇去这位新闻人物不谈,真正的问题是,拿什么来保证“在家教”不是更坏的选择——实验失败的责任谁来承担?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重大选择都是由监护人来完成,如果父母认为应试教育不好就选择退学,自己却又给不了更好甚至同等的教育,未成年人的权益谁来维护?

  按照相关法规,无正当理由而拒绝让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有关部门可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介入是否及时到位暂且不提,单这个“无正当理由”就缺乏可操作性,更不用说理由正当背后还有教育能力的问题。拿多年后的表现来验证早先的选择是否正确,风险实在太大,恐怕这也是很多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素质教育是有门槛的,甚至比应试教育更高。之所以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却依然难逃“一考定终身”“分数决定成败”,跟素质教育对师资要求更高、难以量化考核有关,更与学校乃至社会的评价体制息息相关。大环境如此,凭一己之力想要另辟蹊径,失败的概率可想而知。有人常拿郑渊洁的例子来鼓励自己,且不说成功是否容易复制,首先不要忘了,人家本就是公众眼里的成功人士,单就对失败的承受力而言,多数家庭就没法比。

  都知道“满堂灌、题海战术、考试排名”不好,但河北张家口涿鹿县打破窠臼的教学改革,两年后却不得不以教育局局长辞职、课改停止的方式结束。何故?风险太大,家长反对。如果说对公众有什么启示,那就是步子不要太大,在关乎孩子一生的重大选择面前,最好先问问自己:真的准备好了吗?凭什么是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好吃周刊
   第B04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05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B06版:美食地图·广告/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美食专列·广告
   第B08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须出重拳砸向电信诈骗
后交通整治时代
没积淀怎能有素养
翻旧账
冲栏而出
素质家教,真的准备好了吗?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素质家教,真的准备好了吗? 2016-08-25 2 2016年08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