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夜光杯创刊70周年
     
本版列表新闻
~~~市民读书会第7期——纪念《夜光杯》创刊七十周年专场
~~~市民读书会第7期——纪念《夜光杯》创刊七十周年专场
~~~市民读书会第7期——纪念《夜光杯》创刊七十周年专场
     
2016年09月1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我们一起读
这本叫“夜光杯”的书
市民读书会第7期——纪念《夜光杯》创刊七十周年专场
朱渊
■ 热心读者现场描绘读书会盛景
■ 刘诗昆现场演奏了两首气势磅礡的曲子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周馨 摄
  ■ “凡是爱好点文学的小青年,都爱读夜光杯。”陈村说。

  ■“住我楼上90岁的老伯伯,去世前一天还坚持拄着拐杖下楼等晚报。”赵丽宏说。

  ■ “掌上阅读再普及,唯有新民晚报夜光杯我是必看的。”史依弘说。

  ■ “夜饭之后一张报,伐看晚报睏伐好!”柏万青说。

  昨日,读者、编者、作者,带着和“夜光杯”不得不说的情缘,共聚上海音乐厅,一同参与“留住记忆,走进文化”市民读书会的第七场“葡萄美酒夜光杯”——纪念《夜光杯》创刊七十周年专场。

  专场定在9月9日,是晚报人的“别有用心”,新民晚报党委书记、总编辑陈启伟说:“九月九,寓意天长地久,希望我们的夜光杯能长长久久。”世纪出版集团党委书记、总裁高韵斐参加纪念专场。他还在现场分享了他和“夜光杯”的一段缘:“当初,在我太太还是少女时,就是有幸在‘夜光杯’的‘十六岁花季’专栏刊登了第一篇文章,才坚定了她从事写作的道路,若没有这份鼓舞,她就不会走上文学道路,我们也不可能相遇相知相爱。我感谢夜光杯,将她送到我身边!”

  昨日,共襄盛举的读者中有作家赵丽宏、陈村,有奥运冠军徐莉佳,有钢琴大师刘诗昆,有响当当京剧名角史依弘、王珮瑜,有家喻户晓的笑星王汝刚,还有上海滩最佳调解员的柏万青柏阿姨,他们都是“夜光杯”的读者,不少还是“夜光杯”的作者,他们和更多远道而来的市民们一样,想要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共举“夜光杯”,道一声感谢。  

  感谢“夜光杯”养成了最初的阅读习惯,感谢“夜光杯”培养了少年的写作爱好,感谢“夜光杯”给予了伯乐般的知遇之恩,也感谢“夜光杯”上一篇篇短小精悍的美文,滋润了平凡的每一天。

  “悦读、悦心、悦人”。春华秋实70载,“夜光杯”就这样带着阅读这件小事,飞入寻常百姓家,觅得知音千千万!

  阅读习惯,从“夜光杯”开始

  “我是从小看新民晚报,读‘夜光杯’长大的。”这是昨天听到最多的一句话,陈村、史依弘、王珮瑜、徐莉佳等等,都是因为“夜光杯”,养成了最初的阅读习惯,爱上了读书这件小事。我们如今一直在思索的,如何在上海营造书香氛围,其实这一点也不难,因为这件小事,“夜光杯”做了整整七十年。

  陈村最是幽默,他说:“我出生的时候,夜光杯就在了,等我‘挂了’,估计他还会在。”赵丽宏也感慨:“我们这些读着‘夜光杯’的人,总有一天会老去,但‘夜光杯’不会老,他将以永远青春蓬勃的姿态,迎接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为什么这么多人钟爱“夜光杯”?谢春彦说,因为它平等对待每一个人:“不论是弄堂里读书不多的阿三阿四,或是讲坛上学富五车的大教授;在上海,有一件事大家都一样,就是吃饱夜饭看夜报(新民晚报)。”赵丽宏也说:“夜光杯上,既能读到文豪大家的作品,也能读到市民百姓的生活,且版面不分前后。有时候,有味道的读者来信甚至会在名作家的前面。”

  写作爱好,自“夜光杯”起步

  有人读“夜光杯”读成习惯,有人则在这习惯上培养出写作爱好。奥运帆船项目冠军徐莉佳,是中国运动员里第一个用英文写作出版的,她的新书《跟着奥运冠军学帆船》在许多欧洲国家热卖。“爱写字,始于爱读‘夜光杯’。那时候,我每天跟爸妈抢着拿报纸,总是先翻‘夜光杯’,它的文章短小精悍、文字优美,我收集好词好句,慢慢地就对写作有了莫大兴趣。”

  京剧是国粹,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唱京剧的人不读书是唱不好的。爱读书的大青衣史依弘,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和大多上海囡囡一样,她也是自小读新民晚报,读“夜光杯”长大:“从小到大,一报一刊我是必看,报就是《新民晚报》,最爱‘夜光杯’;刊就是《读者文摘》,现在改叫《读者》。这个习惯,至今未改。”

  同样,也是唱戏的人里最有文化的那一批的代表,王珮瑜身上浓浓的书卷气,让她的粉丝里读书人比例很高。瑜老板说:“京剧和‘夜光杯’有个共同点,就是都具有‘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特质。”

  成名成家,“夜光杯”是我伯乐

  小小一张“夜光杯”,让无数有才华却无用武之地的文学小青年们,走入了大众视野,用现在的时髦比喻,它算是文学“超男超女”们最早的选秀平台了。如今大名鼎鼎的陈村,早几十年,也是个怀才不遇的文学小青年,他说:“那时候,我写了多少小说,都没人看,没人登。偶然一次,我在‘夜光杯’发了块豆腐干文章,居然举城皆知,亲戚朋友争相传阅。就此,一战成名!”

  对这份“知遇之恩”感同身受的,还有市民作家李大伟。他是个生意人,也是文学爱好者,曾经他以“当报人”为最大理想,阴差阳错进了商圈,却难以割舍文学情怀。他说:“是‘夜光杯’给我机会发文章,赏识我,让我写专栏。现在,我走出去,不会有人因为我赚了多少钱高看我一眼,但会因为我是‘夜光杯’上的那个李大伟,予我方便,和我相交。我知道,这是我借了‘夜光杯’的光。”

  笑星王汝刚,也算是滑稽界出书最多的一个。他平时有整理工作笔记,收集生活素材的习惯,因为在“夜光杯”的“笑作坊”专栏,他才有心将这些碎片整理成文,成为了日后取之不尽的笑料仓库。“这不,电视台新闻坊急招我录‘老王带你游古镇’,火烧眉毛的事情,完全没有脚本。我在‘夜光杯’上专栏翻一翻,立刻勾起了往昔那些和‘枫泾’有关的记忆。节目顺利录制完成。”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6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4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5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B06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家装专版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6版:家装专版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C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让我们一起读 这本叫“夜光杯”的书
爱夜光杯爱上海
中国福利彩票
新民晚报夜光杯创刊70周年A06让我们一起读
这本叫“夜光杯”的书
2016-09-10 2 2016年09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