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窗帘卡住变形
市民倪先生向本报热线962555反映,6月3日晚上,他在饭店喝酒后,通过手机APP软件“e代驾”找了一位代驾司机。司机先送倪先生去了一个KTV,半小时后,再把倪先生送回家。
6月5日上午,倪先生坐进车厢,发现头顶的全景天窗窗帘被遮阳板卡住,已经变形,无法正常打开了。倪先生说,从代驾司机开车到他发现天窗窗帘损坏,其间没有其他人用过车。“肯定是我在KTV的时候,被他弄坏了。”
时至今日,倪先生没有等来应有的赔偿。他说,他多次联系“e代驾”客服,每次对方都说“24小时内给您回复”,可从未主动打电话来询问情况。倪先生还向记者讲述了颇为可笑的一点,他第一次致电投诉,客服竟不问他的订单号、名字。“我挂完电话才意识到,这怎么处理啊!”
7月初,“e代驾”才派来保险公司给车辆定损。倪先生又一次遇到了不顺——代驾司机不肯在责任认定书上签字。不签字意味着倪先生不能成功得到理赔。“司机不愿意配合,他说要是承认了,代驾公司就会开除他。”
近两个月,代驾司机迟迟不肯出面。8月初,倪先生实在等不下去了,只得自己花了2857元维修。
整条中华不翼而飞
市民卢先生也有类似遭遇。6月的一个晚上,他在外喝酒后,通过“滴滴代驾”预约了一名代驾司机,从松江区泗泾镇开到九亭镇。卢先生说,当晚司机开着一辆电动滑板车过来与他接头,随后把电动滑板车放进了卢先生车子的后备箱内。到达小区楼下后,卢先生把车钥匙给了司机,让他自行从后备箱内取车。“他取车特别慢。”卢先生并没有多想,也没有去检查后备箱。
第二天一早,卢先生打开后备箱后,发现一条中华牌香烟没有了。卢先生说,这条香烟一直放置在后备箱中,代驾来之前还在。虽然香烟不是贵重物品,价值只有700元,但这种顺手牵羊的恶劣行为令他恼火。
事后,卢先生向“滴滴代驾”投诉。“客服让我自己去找司机解决,解决不了报警。”漠然置之的态度,令卢先生深感不快。此后他多次拨打代驾司机手机,对方都关机。直到近一周后,这名代驾司机才回电。“但他不肯承认,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代驾公司理应赔偿
上海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的刘飞琴律师认为,消费者选择代驾,就相当于和代驾公司形成了一种服务合同关系。代驾司机是受代驾公司指派的,所以按照法律规定,对于代驾司机造成的损失,代驾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比如发生车辆损坏、交通事故等,消费者应当首先致电110及保险公司,确认损害事实与损失金额后,可要求代驾公司赔偿。”
刘律师表示,如果代驾公司推诿,消费者可以向消保委投诉;若无法解决,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刘律师提醒,目前侵权责任法和道路交通法都没有专门针对代驾作出规定,代驾行业暂时没有相应的监管部门和法律,消费者在选择代驾时,应尽量选择正规的代驾公司,且选择代驾时,消费者应处于非醉酒状态或有其他非醉酒人员陪同,以确保人身或财产安全。
本报记者 夏韵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