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全新艺术理念
据悉,上芭“原创演出季”的三部作品都是和国外团队合作,团长辛丽丽表示:“演出季既是上芭原创力、表演风格和艺术水平的展现,也是诠释了全新艺术理念。携手国际团队的创作,是上芭触碰世界芭蕾前沿的探索,而这种国际化创作模式将成为常态。”
率先登上舞台的《哈姆雷特》由上海芭蕾舞团和上海大剧院联合制作,国家艺术基金和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艺术发展基金赞助,这是世界范围内首部被改编为芭蕾舞剧的莎翁作品;紧随其后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是时隔7年再返中国舞台。两部莎翁作品均由英国国家芭蕾舞团前艺术总监德里克·迪恩编创,挖掘人物内心细腻情感,以最贴合的音乐凸显人物情绪细微表达,都是德里克最为拿手的,超强“戏剧性”也将在两部舞剧中鲜明呈现。
为了表现更符合时代特征的“哈姆雷特”,德里克在其擅长的古典芭蕾风格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芭蕾风格和诙谐幽默的表达。观众将能看到更忧郁、更疯狂的哈姆雷特,脆弱、冷漠的乔特露亚,更重权势克劳迪亚斯,纯真而绝望的奥菲利亚。同样,《罗密欧与朱丽叶》也颠覆了芭蕾舞剧中最常见的样子,德里克舞蹈中的朱丽叶不再是大家熟知的那个甜美的女孩,而是一个对于自己想要的生活有着清晰概念的角色——是她选择了罗密欧,而不是罗密欧选择了她。而朱丽叶的母亲凯普莱特夫人,委曲求全的婚姻使她成为一个冰冷的母亲,面对女儿的死亡麻木不仁……复杂的人物关系、多样的性格及微妙的情感纠葛,舞蹈中感受更丰富的戏剧张力。
讲述真实人物故事
在德里克看来,最重要的是剧中人物情感的塑造:“不同于《天鹅湖》和《胡桃夹子》这种舞蹈为主的剧目,《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讲述的都是真实人物的故事,我可以从中挖掘很多的人物内心情感变化。”当然,为情感烘托助力的则是恰到好处的音乐。在德里克的舞蹈世界里,音乐从来不是“配角”,“音乐能体现人物情感的细微变化,是舞剧戏剧性的体现。既能让演员更深入角色,也能激发观众共鸣。”
据悉,此版《哈姆雷替》的舞美交由马修·伯恩的御用美术设计雷兹·布拉泽斯顿操刀,在保留贵族风格的同时,不失现代简约美。而服饰上也展现了英国式的精致和打破时空限制的多样性。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舞美则出自意大利舞美、服装设计师罗伯塔·吉蒂·蒂·巴格诺之手。这位打造了纽里耶夫的《牧神午后》、约翰·克兰科新作《奥涅金》《驯悍记》的舞美大师,将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以亮丽的色彩重现一个神话般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维罗纳城,城中的演员们将穿着华丽的服装,好似从意大利画家曼特那的油画上走下来一样。
演员阵容方面,主演“哈姆雷特”的是上芭首席吴虎生,上芭首席范晓枫则将出演很考验内心戏的乔特露德,而不久前刚在第五届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上获得成年女子组金奖的戚冰雪饰演奥菲莉娅。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邀请来自加拿大的吉利安姆·寇特及俄罗斯的朱吉塔·卓妮娜携手谱写爱情传奇。两位演员对编导德里克的细腻手法也是赞不绝口,朱吉塔说:“虽然是初次合作,但德里克为我对舞蹈的认识打开了新视界。”而演过无数版本“罗密欧”的吉利安姆则表示:“这个‘罗密欧’最为与众不同,德里克给予我很多启发,他特别能挖掘演员内在情感、激发潜力。”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