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们的芭蕾舞固守于古典的程式化表达,重视技巧展现,很少关注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也从追求转圈、挑战高难度一路走来的范晓枫,渐渐明白,技巧只是你通往表达情感的途径,它是手段,不是目的。因为太过看重这个手段,年轻演员们刻苦练习不惜透支身体,当然回报是黑天鹅转了32个圈后的如雷掌声,代价却是几乎所有的中国芭蕾舞女演员纷纷止步于35岁。
所幸,新的舞蹈时代来临了。
无论是舞蹈市场现代舞、当代舞的崛起,或是以古典芭蕾为根基的上芭演出季三台剧目中呈现的现代性和创新性,都让人们看到:中国芭蕾正在蜕变。
上芭“原创季”同国外编导合作的三台作品,最大特色,就是在古典芭蕾的程式化表演基础上,越来越强调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这让范晓枫看到了希望:“在国外,很多知名芭蕾舞女演员,能够跳到六十甚至七十,并非她们身体构造和我们有多大不同,而是她们随着年纪和身体客观条件变换,不断调整着角色,调整着舞蹈方向。风格多样的舞蹈作品,让她们有更多选择,而强调戏剧性、要求每个角色都出戏的芭蕾舞剧给予她们更多可能。”
如今,国内舞蹈理念的改变,正为范晓枫这样成熟优秀却“超龄”的舞蹈演员,开拓一片崭新的舞台。其实,早在出演芭蕾舞剧《简·爱》时,范晓枫就依稀看到过这层希望,那一年,32岁的她,正处于艺术生命最纯熟佳境,技巧早已收放自如,也积累了人生体验和感悟。她在剧中饰演罗切斯特妻子——贝莎,炉火纯青的演技和细腻入微的人物刻画,将贝莎这一原本只是横在罗切斯特和简·爱爱情道路上的“障碍”,演绎成一曲命运悲歌。
亮绝活是初级追求,塑人物才是最高境界。
古典芭蕾是很重要的根基,没有这份根基,不可能在现代芭蕾中得到“自由”。然而,若站在根基上原地踏步,那么多年刻苦用功也不过就是在35岁之前多转几个圈而已。
更新舞蹈理念,是我们接轨世界舞蹈的第一步,不要让我们的舞蹈明星们过早“谢幕”!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