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很多上班族都没有吃早餐的习惯,然而这很可能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今年11月14日是第十个“联合国糖尿病日”,由新民晚报社等主办的2016第27期“爱尔眼科杯·新民健康周周讲”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刘伟主任医师表示,目前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中糖尿病患病率11.6%,约1.139亿人,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位居全球第一。她介绍,研究表明,不吃早饭会明显增加将来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因此无论多忙,早餐都不能省。
不吃早饭、三餐外卖易患糖尿病
刘伟主任介绍,一项针对29206名美国男性的调查表明,不吃早饭会明显增加将来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即便幸运地没有因此增肥,患糖尿病的比例也会上升21%。”刘主任说道,不吃早餐可引起急性胰岛素抵抗和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升高,只要1天不吃早餐就能引起这种效应。刘主任指出,不吃早餐会造成热量摄入中断,可引起低血糖反应。“这样一来,由于午餐和晚餐要把缺失的热量补回来,很容易进食过多,反而导致血糖反弹性升高,血糖出现较大波动,进而影响全天的胰岛素调节。此外,有研究发现早餐缺失的营养,难以通过其他方式补充。因此,无论多忙,早餐不能省。”
据了解,上班族由于工作繁忙,常常一日三餐叫外卖,同样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刘伟主任指出,长期高热卡饮食确实是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一些女白领经常在办公室准备油炸、膨化、巧克力等高热量食物,不仅会使糖尿病风险增加,与女性内分泌代谢密切相关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病率也会相应增加。“多囊卵巢综合征又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这两者有着共同的发病土壤,就是胰岛素抵抗。”
当然,糖尿病的病因复杂,是遗传和不良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有遗传背景的人就应更加注意饮食和运动。
爱吃肉食等酸性食物可增患病风险
据了解,法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肉、奶酪及其他“酸性饮食”中的某些成分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与吃酸性食物最少的女性相比,吃酸性食物多的女性糖尿病发病率高出56%。究竟什么是酸性饮食?刘伟主任对此解释说道,人类的食物可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判断食物的酸碱性,并非根据人们的味觉、也不是根据食物溶于水中的化学性,而是根据食物进入人体后所生成的最终代谢物的酸碱性而定。
“酸性食物通常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在这项研究中,法国科学家对6.6万余名女性参试者的饮食与健康进行了为期14年的跟踪研究。研究结束时,共有1372名女性参试者确诊患有糖尿病,爱吃酸性饮食的女性糖尿病危险更大。这些酸性食物包括肉类、奶酪、面包和软饮料等,酸性较少的食物包括咖啡、水果和蔬菜。虽然橙子和柠檬吃起来感觉很酸,但消化之后,在体内却可以降低酸度。另外,桃、苹果、梨等大多数水果都具有降酸功效。”刘主任指出,食入过多肉食等酸性食物会增加糖尿病风险,即使多吃水果和蔬菜也不能完全抵消这种负面影响。“酸性食物进入人体会导致酸的积累,这些酸会阻碍人体将食物中的糖转化为能量,因而大大增加罹患糖尿病的几率。”
糖友饮食需粗细搭配、适量蛋肉、多吃蔬菜
糖友们最大的烦恼可能是平时饮食稍不注意,血糖控制就功亏一篑。到底如何饮食才能使血糖保持长期平稳呢?刘伟主任表示,根据我国糖尿病饮食指南,建议日常饮食中谷薯类占1/4、蛋白质类占1/4、蔬果类占1/2。她说道,粗粮富含多种营养素,尤其是富含膳食纤维,可延缓血糖上升速度,每日主食中粗粮的比例应为1/3。薯类(如红薯、土豆等)富含膳食纤维、矿物质,有利于维持血糖平稳。但因其含有较多的淀粉,能量较高,故应减少一部分主食。
另外,糖友每天保证一个鸡蛋,可摄入适量瘦肉,肉类最好选择鱼禽类,奶类最好选择低脂或脱脂的。在蔬菜方面选择较多,一般而言,低糖蔬菜,如冬瓜、茄子等应多于500克,其中深色蔬菜需占一半以上。如果吃高糖蔬菜,如南瓜、柿子椒、胡萝卜等,应替换掉一部分主食。“血糖如果控制平稳,可适量食用水果,每天200克左右,但如香蕉、葡萄、荔枝等高糖水果,应慎重选择。食用水果建议在两餐间,也需替换掉一部分主食。”
30年以上糖友超九成会患“糖网病”
糖尿病是全身代谢性疾病,对眼睛的各个部位都会造成病变,最常见的就是视网膜病变。上海爱尔眼科医院眼底内科主任宋蓓雯指出:“糖尿病患病时间超过15年的,糖网患病率达到63%;30年以上糖尿病病史的,则高达95%的病患会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网病已成为继白内障、青光眼之后我国第三大致盲眼病。”
宋主任介绍,当视网膜小血管破裂,进入玻璃体,患者可感觉眼前有黑色“漂浮物”、“蝌蚪”或“蜘蛛网”。当发生增生性病变,新生血管大量出血进入玻璃体腔,视力会受损甚至失明。黄斑区外的视网膜脱离,会引起视野缺损。随着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或血糖控制不好,病变累及黄斑部,会引起视物缩小变形、视野缩小或有暗影。
宋主任表示,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型),除严格控制糖尿病外,可采用药物治疗。另外,根据糖网病的病程不同,还可选择激光治疗、玻璃体切割术等治疗方式。
秋冬是慢阻肺急性发作的高发期,慢阻肺患者应如何防范?第28期新民健康周周讲将告诉你应对慢阻肺的小招数。更多资讯请添加关注“新民健康”微信公众号和“上海名医”微信公众号,参加讲座可拨打新民健康会员服务中心热线021-80261680(10:00-17:00)抢号报名!
本版活动为公益活动,不向参加者推荐医疗服务或者其他商品,相关信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