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专版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少年中国梦”励志讲堂第四讲举行~~~
     
2017年01月1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6“少年中国梦”励志讲堂第四讲举行
争做文明使者 共建和谐社会
江宜繁 徐红清
  12月30日,“少年中国梦”励志讲堂第四讲——“争做文明使者,共建和谐社会”在闵行区莘城学校举行。市文明办副主任姜鸣,新民晚报副总编辑裘正义,闵行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世军等出席。

  本次讲堂的核心词是“和谐”,闵行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世军说,“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自古以来就有“以和为贵”、“心平气和”、“地利人和”的文化追崇。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并把“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要求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在遵从自然法则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打造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态。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闵行,朝着幸福家园、和谐社会的目标稳步前行。

  活动中,“中国好人”、“全国最美家庭”获奖者、虹桥镇“开心小屋”创办人鲍美利,“保护母亲河”志愿俱乐部志愿者、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学生詹郑杰,上海市德育协会副会长、闵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何美龙分别进行了主题演讲。上海市委讲师团办公室主任朱鸿召、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高有鹏等专家进行了点评,并与中学生热情互动。

  本届励志讲堂由市文明办、市教委、新民晚报联合举办,闵行文明办、闵行区教育局承办,得到上海市医药学校、上海市莘城学校等大力支持。

  ■嘉宾讲演

  小屋故事:“和谐”好似一首歌

  励志讲堂上,“开心小屋”的创办人鲍美利带来了一段与以往风格不一样的演讲——几首暖心歌谣穿插在演讲过程中,使得在座的观众们体验到与以往不同的感受。演讲中,她给大家讲述了人际关系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从自己的实际经历出发,从一开始“走出家门见到人都是不理不睬,不打招呼,脸上毫无表情”导致自己感到孤独自闭,到打开家门创建“开心小屋”,邀请老年人来家里唱歌,“用歌声团结大家,用歌声教育大家”。

  2006年“开心小屋”创办以来,至今已有27个小屋,小屋朋友举办了50多次的家庭演唱会。鲍老师还教会了很多老人弹钢琴,用音乐打开大家的心扉,丰富了老人们的晚年生活,也营造了温暖和谐的社区环境。小屋不仅仅连接了左邻右舍的老人,更对公益活动作出了贡献。“十年为老服务”对独居老人、生病老人、高龄老人的困难大家都会尽力帮助。

  在小屋里有公约,有家风,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信任、帮助,家庭伦理、人生价值观等也在不断的交流中更进一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并提升到一个良性互动的状态。

  鲍美利认为,音律和谐,必能弹奏出优美动听的乐章;社会和谐,必将带来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大好局面。小屋群体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起到很大作用,他们的能量辐射到社会中是正能量,为大家树榜样、创建美丽家园增添了无穷力量。

  志愿精神:一根捞杆的传承

  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在闵行区吴泾镇拐了一个直角型的大转弯,江边的吴泾公园,江木扶疏,堤外江水洁净。由于地处江水回旋死角,垃圾杂物都洄流至此,因此这优美的自然环境得来极为不易,20年来,多亏了这样一根捞杆,这样一群志愿者。

  1996年,一位无妻无子的退休老人动迁到吴泾,公园里每天都会出现这位枯瘦老人站在堤墙边用竹竿捞江面垃圾的身影,他就是王显明。“每天捞掉一点垃圾,就可以让黄浦江水多一份干净。”就凭着这样一个信念,老人手拿捞杆,无论刮风下雨都会准时出现在黄浦江边。老人动手绘制的《黄浦江吴泾镇段潮汐表》,直到今日,依旧是志愿者们掌握打捞垃圾的最佳时间的标杆。

  王显明老人的事迹被传扬后,就有了第二代和第三代传承人,他们分别是退休工人吕信荣和张更大、张炉仙夫妇。2014年底,为了进一步传承这一种志愿精神,吴泾镇文明办发挥镇域内园区、社区、校区、厂区“四区”的力量,依托“绿色账户”社会组织的扶持,组建“王显明保护母亲河俱乐部”。二十年来,累计参与打捞活动的志愿者已达19万人次,人均服务时间12.3小时,累计打捞各类垃圾3500多吨。

  从一根捞杆的四代传承到百千名志愿者的队伍,从一位老人回报社会的平凡善举到引领社会和谐发展的志愿精神,从改变生活环境的朴素初衷到众志成城建设“生态”、“宜居”闵行的美好愿景,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到时代精神和人类共同文明的有机结合。

  “保护母亲河”志愿俱乐部志愿者、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学生詹郑杰以保护母亲河的目标任重而道远,就像他所说,有越来越多志愿者的加入,上海的天空一定会越来越蓝,黄浦江的江水一定会越来越清澈,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教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闵行的教育故事里,总有一个你;你的故事里,也总有一个我。我们不让一个学校掉队,我们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构建教育的和谐生态,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闵行百姓共享优质教育的福祉,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闵行中学校长何美龙在演讲中为大家生动地介绍了该校一直积极致力于和谐校园建设并不断推动闵行地区教育优质发展的过程。

  为了让师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闵行中学推进多元自主的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推进工具理性和人文理性并重的教学文化建设,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合力的多元发展平台建设,实现“多元共生、绿色和谐、优秀卓越、幸福校园”的办学愿景,为闵行教育做出了新的贡献。

  在致力和谐校园建设的同时,自2007年以来,闵行中学联合文绮中学、浦江二中、颛桥中学等7所学校,构建闵行中学教育联盟,订立共同的发展目标,努力推动南闵行地区教育的优质发展。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和谐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学校一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社会和谐文明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所以教育为和谐社会建设、文明城区创建,奠定了重要的民生基础。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中,教育起着促进、提升、协调、示范社会文明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立德树人,充分发挥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界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任务。

  ■专家点评

  和谐社会 身边做起

  上海市委讲师团办公室主任朱鸿召博士,在活动中对三位嘉宾的演讲做出了点评。

  鲍美利老师的开心小屋,让他联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对于退休的老年人生活文化建设提出了设想。黄浦江上的打捞杆,背后体现出的除了打捞清理,更是需要大家从源头减少垃圾、合理处理垃圾,环保要从身边做起。闵行中学能够一步步的走来,校园建设与思想文化越来越完善,正是由于何校长让老师、学生、家长、居民们行动起来,从自己、从身边做起。

  他表示:“正是因为有像三位嘉宾这样在自己平凡的岗位、简单的生活中发光发热,默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典型,才能一点点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向他们看齐,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祖国建设得更强大。”

  传统文化 情怀在心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城市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高有鹏认为,“开心小屋是心灵的温和,是心灵的安宁;一根捞杆挑起的是一种希望,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品格,我们的环境、我们的心情要温暖、要清净,都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小康就在我们的身边,而小康最重要是开心和快乐,开心和快乐就是感觉,这种感觉来自于每个人的践行。何校长讲演的‘你有我,我和他,他和我,因为有你,所以有我’,这样一个文化逻辑,也是一个生活逻辑,我们的社会如何变得更加清净、更加美丽,如何变得更加幸福和快乐,它源自于我们每个人对文化的践行和创造。”

  高教授说:“我们的文化复兴,我们的民族复兴,它有重要的动力根源,那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有几千年的文明,在我们的昨天有辉煌、有苦难,也有彷徨,而我们也有自己的坚持,那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们并是仅仅停留在对文化的品位上,而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创造着文化,在弘扬着民族文化的伟大传统。

  文字整理  江宜繁

  相关链接

  上海市医药学校:家校联动共育孩子成长

  日前,上海市医药学校举行了一场以“百草共育”为主题的家校文化展示日活动。围绕家文化建设,学校通过征集家训、校训、班训,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讲课,以及现场各种学生的德体艺展示,为学生与家长指明了学习、教育的思路与方向。

  上海市医药学校校长陆国民表示,只有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培育出杰出的人才,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举办家校文化展示,让更多的家庭重视家校联合,加强家校合作,充分实现联合共育,共同呵护孩子成长。

  本次家校文化展示日设立了“家文化人气评比”、“家文化特色展示”、“家文化微论坛”与“医校好学子表彰”活动。

  走进图书馆,一面“家文化人气评比及展示墙”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面评比展示墙上,展示了从全校各班级收集、精选出来的家训、班训,学生、家长们在签到处领取一把色彩缤纷的纸蝴蝶,把蝴蝶粘贴在他们觉得最好的家训、班训之上,用这种方式进行投票。最终通过统计各条家训、班训上收到的蝴蝶数量,评选出最佳人气奖。

  在“家文化微论坛”上,学校通过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谈心得、情景案例分析、大国工匠展示技艺的方式,强化了学校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六神丸制作技艺传人张雄毅除了现场展示了“六神丸”的制作过程外,还特别成为了上海市医药学校的特聘专家。

  徐红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4版:上海两会·新民眼
   第A05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6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邻声/上海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财经新闻
   第A15版:专版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阳光天地
   第A26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大购网专版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争做文明使者 共建和谐社会
新民晚报专版A16争做文明使者 共建和谐社会 2017-01-17 2 2017年01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