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内】
应建立培训机构准入制
市人大代表郭雄是延安中学校长,曾是一名数学教师,并指导学生参加奥数比赛。“我曾经以专家身份担任由某网站组织的全国五星金牌教师(上海赛区)的评委,为各培训机构选送的‘优秀’教师打分,20多位数学教师轮流登台说课、展示,结果只有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达到正规学校的及格线。事实上,这20位参赛者都是各个著名辅导机构的骨干教师,培训着数百位、甚至上千余名中小学生。这些教学功力不达标的校外老师能教好学生吗?”对于这样的现象,郭雄忧心忡忡,“有些孩子在这些机构的误导下,可能把本来的思维潜质压抑了,只会套用公式、套用老师的方法,不会自主思考了。”
他认为,“对于社会培训机构,应该建立行业准入机制,比如奥数教师都应该经过上海市数学协会的资质认定等,保证培训的质量。”
“‘校内减负校外补’,许多学生迫于竞争压力和家长意愿,不得不在校外上各类辅导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市人大代表、民盟市委主委郑惠强也深有同感。他说,“进一步规范本市的课外培训市场迫在眉睫。”
郑惠强介绍,业内估算,全市有4000多个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和教学点,但在教育主管部门登记在册的仅1206所。课外培训市场管理不规范,表面上教育、工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管理部门多元,但实际是主管部门缺位,导致虚假宣传、借他人名义办学、收费项目混乱等欺诈造假现象屡禁不止。
郑惠强建议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规范本市的课外培训市场。今后培训机构都必须通过资格审查后才能开展培训业务;课外培训机构合理制定收费标准并在培训机构内外醒目位置、网上等公示,真正做到明码标价。
【会场外】
报个考级比拍车牌还难
昨天,家有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沈先生试图为儿子报名参加围棋考级,但由于报考人数众多,考试名额一出立即被“秒杀”,最终他还是“手慢无”、空手而归,为此他感慨,“为孩子报个名比拍个车牌还难。”
像这样需要“秒杀”的考试或培训名额如今在家长看来已经见怪不怪,报个奥数班需要“秒杀”、到少年宫报个培训班需要凌晨3、4时排队蹲点……补习不一定能补出“学霸”,但不补就将沦为“学渣”,这样的焦虑感不断在家长中蔓延。
“我倒从来不焦虑,但老婆当初却很焦虑,是典型的虎妈。”市民钱先生表示,如今孩子到国外读了名校,当上编程工程师,也是个“乖囡”,实现了许多人眼中的教育成功目标,但妻子却有些后悔了。因为担心输在起跑线上,刚刚怀孕,妻子就拿个录音机放在肚子上胎教;2岁就开始学英语,幼儿园就开始学思维训练;双休日则带着孩子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奔波在各个培训班之间。“当孩子终于考上国外名校放假回上海时,问了一句话,妈妈,上海有哪些地方好玩?”那时候,钱先生和妻子听了感到一阵悲哀,因为“鸡血”刷题,孩子几乎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连出国,最大的乐趣也是在房间编程。“这样无趣的人生,就是我们希望孩子们拥有的吗?”钱先生陷入沉思……
本报记者 宋宁华 江跃中 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