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女老生王珮瑜致力推广京剧
~~~女老生王珮瑜致力推广京剧
~~~女老生王珮瑜致力推广京剧
~~~女老生王珮瑜致力推广京剧
     
2017年02月1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奇葩说》里说京剧,是否奇葩
女老生王珮瑜致力推广京剧
朱渊
■ 王珮瑜上《奇葩说》
  京剧女老生王珮瑜上了《奇葩说》,在《奇葩说》里说京剧,这听起来就很奇葩!

  在近日亮相的《奇葩说》第四季先导篇《奇葩大会》中,京剧女老生王珮瑜的出场让不少戏迷大吃一惊。在不足10分钟的时间里,王珮瑜高效地做了三件事:深入浅出地讲解“三级韵”、自制“惊提”“怒沉”“喜展眉”京剧表情包,还与蔡康永合作了一句《武家坡》中的唱词“八月十五月光明”。

  这堂“奇葩”的京剧课,播出当晚就让京剧迷和奇葩粉两个几乎无交集的圈子同时炸开了锅!究竟是王珮瑜太奇葩,还是《奇葩说》不奇葩了?众说纷纭。昨天,王珮瑜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谈及这一“路数”颇怪的京剧传播途径,她的回答直截了当:“我只为传播京剧的美,不介意平台是否很‘奇葩’!”

  机会绝不能放弃

  受邀参加《奇葩大会》时,王珮瑜曾有过一秒钟的犹豫,但很快下了决心:“《奇葩说》的受众都是年轻人,都是与京剧不太有交集的新观众,机会难得,我得去!”

  很多人觉得,王珮瑜上《奇葩大会》未必能如其所愿——为京剧圈粉。对此,她也很清楚:“京剧是国粹,但百多年前一统天下的辉煌局面早已不再,我们不能期望现在所有人都爱戏、懂戏、会听戏。”“上节目前,我就有心理准备。《奇葩说》的受众大多是90后甚至00后的孩子,要靠这几分钟的亮相,为京剧圈粉不太现实。但我还是去了!”王珮瑜的理由很简单:“孩子会长大、会成熟、会不断再选择。给他们一个机会了解京剧,未来他们的选择里就可能有京剧。”

  之所以几十年来不离不弃地推广京剧,除了本身对京剧的热爱和痴迷外,王珮瑜也有一份对京剧的自信:“不管时代怎么变,京剧的美没有变!这份美让我能够挺起腰板来推广京剧。”“我一直说,世界上分成两种人:喜欢京剧的人和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王珮瑜坚持做的是:“让你认识一种‘你还不了解的美好’。”

  分寸要小心把握

  王珮瑜珍惜台上每一分钟的亮相:用三个“好好好”让大家了解“三级韵”、自制京剧表情包“惊提”“怒沉”“喜展眉”,并与蔡康永同唱“八月十五月光明”烘托京剧氛围。如此用心良苦,加上何炅、高晓松、蔡康永的轮番捧哏,这堂京剧课姑且不论能让观众学到多少,起码“传播”这一目的肯定是达到了。

  据悉,这集《奇葩大会》播出后,王珮瑜的微博粉丝数以每天两千至三千匀速增长,而这一话题以及“惊提怒沉喜展眉”的表情包也始终处于热搜位置。时隔30年,少年成名的“小孟小冬”王珮瑜又走红了一回。网络上,许多初识京剧的年轻人分外惊喜,网络微博上也能常见“王珮瑜最近很红”这样的论调。而对于“新粉”的大惊小怪,不少戏迷却不屑一顾,“人家30年前就是名角儿了。”

  事实上,在“走红不走红”,“要红也不能太红”之间,王珮瑜也有着纠结和犹豫,把握着微妙的分寸:“走红,能更有效地传播京剧;太走红,又容易让京剧之美陷入娱乐浮华中!”这是“走红”与“不走红”之间的尴尬,也是王珮瑜在提升京剧人气的同时始终谨慎规避的“雷区”。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11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连载
   第A25版:阅读
   第A26版:家装之窗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法谭
   第B02版:新民法谭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新民法谭
《奇葩说》里说京剧,是否奇葩
走红之后
今晚听濮哥为你读诗
甲骨文并非遥不可及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19《奇葩说》里说京剧,是否奇葩 2017-02-10 2 2017年02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