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诗词始终就在我们身边~~~
诗词始终就在我们身边~~~
诗词始终就在我们身边~~~
诗词始终就在我们身边~~~
     
2017年02月1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词始终就在我们身边
今晚听濮哥为你读诗
朱渊
■ 濮存昕 记者 郭新洋摄
  为着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诗意”,濮存昕坚持念诗、坚持更新“濮哥读美文”公号、坚持每年参演诗歌朗诵会……今晚,濮存昕又将携手肖雄、姚锡娟、达式常等表演艺术家,及因当红读信节目《见字如面》而人气急升的王耀庆,共同带来“致普希金——纪念俄罗斯文学之父逝世180周年”朗诵音乐会。

  昨日,濮存昕在接受采访时,也谈到了由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席卷起的“诗词热”。在他看来:“诗词或诗歌,并未因时代变迁而远离,它们始终就在我们身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

  让人惊艳的是孙道临

  诗歌对濮存昕的影响,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那时的濮哥还只是个七八岁的孩子。他跟着父亲去参加诗歌朗诵的活动,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2毛钱一张票,郭小川、艾青都是成员之一。濮存昕由此爱上诗歌。

  真正将濮存昕领进诗歌朗诵之门的,应该算是孙道临。1998年,濮存昕加盟在北京音乐厅举行的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当时,领衔的是已故表演艺术家孙道临。濮存昕为孙道临“声音的艺术”所折服:“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的嘴皮子功夫开始‘收拾’、‘长进’。原本念诗只凭一腔激情澎湃,自此开始讲究学习发音和吐字。”

  此后,濮存昕“继承衣钵”,从发音、咬字、吐词到台风,从头学习孙老师的朗诵演绎,“拿腔拿调”一一传承。现如今,濮存昕再参演“唐诗宋词”,“我往台上一站,两手往架子上一摆,时不时瞥一眼诗本,并不是为了看词,而是为了传递白居易1000多年前的风采。”那种淡定的、沉稳的台风,于无声处突然间的银瓶乍破……让许多初看诗词朗诵会的年轻人惊为天人。濮存昕笑说:“他们觉得那是我,其实是孙道临。好些年轻的孩子,没见识过孙道临老师的风采,看了我的,觉得惊为天人,实际都是孙道临的功劳。这就是传承”。

  读诗最高境界是说话

  演戏,最高境界不是演戏,而是演人;读诗,最高境界不是读诗,而是说话。在经历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的濮存昕,慢慢进入到“看山还是山”的第三层。

  “真佛说家常!读诗的最高境界就是说话,只是我们现在说的是诗一般的话!”濮存昕如今理解的诗歌朗诵,应当是忘我地投入诗本身,“读诗的时候,我们自身不重要,重要的是诗歌本身的涵义,张扬的表演或是大喊大叫是无益于传播诗歌本意。”

  濮存昕颇感担忧的是,受到影视艺术影响,现在许多学表演的孩子,在教育阶段就没有打下扎实的台词功底。“基本功不过关,怎么展现舞台艺术的魅力?”传承也是要有门槛的,“我们这代艺术家要努力追上孙道临,现在的年轻演员要努力现在追上我,这才能让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11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连载
   第A25版:阅读
   第A26版:家装之窗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法谭
   第B02版:新民法谭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新民法谭
《奇葩说》里说京剧,是否奇葩
走红之后
今晚听濮哥为你读诗
甲骨文并非遥不可及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19今晚听濮哥为你读诗 2017-02-10 2 2017年02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