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2月1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独立的宁静
赵荣发
  赵荣发

  如今也算是微信一族了,但我极少在朋友圈里发微信,对于那些为三亲六眷拉票之类的微信,更是举止迟疑。“谢谢大家,请投18号,她是我家外甥女哦!”“别忘了投53号,每天都要投哦!前十名就可以评为明星啦!”唉,这是什么对什么啊,还怕这微信群里闹得不够费心烦神吗?

  智能手机的普及,确实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同时,微信的泛滥,也如一条条无形的绳索,把大家牢牢地拴住了。即使在匆匆旅途上,那些流动的地铁、公交车厢里,许多乘客也盯着个手机不放,静静地小憩片刻或者随意看看风景,已然难得。

  让自己的心能够安静下来,回归自然,真的有那么难,真的不再需要了吗?

  山口百惠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我国观众知道这位日本超级明星,是她和三浦友和再度联袂演出的那部电视连续剧《血疑》。一袭学生装,浅浅的笑容,调皮可爱的小虎牙,伴随着那个纯情似水的大岛幸子,山口百惠的名字,从此深入人心。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正当事业处于巅峰,大家对她寄予无限希望时,像仙女一样出现在日本武道馆的山口百惠,却将麦克风永远留在舞台上,宣布从此隐退,与她心仪的三浦友和结婚,任凭万千歌迷呼喊唏嘘,甚至泪流满面。

  那年,山口百惠才21岁。她选择这样一条人生之路的理由,只是想过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对她而言,这才是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与影视明星大红大紫后归于凡尘的人生轨迹不同,许多学者、科学家更甘于一生与孤独相伴。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樊锦诗,一个矮小瘦弱的女考古学家毕生所做的一件事,就是与毁灭抗争,让敦煌石窟保存得长久一些。

  樊锦诗并非没有过犹豫。当年一走进敦煌,她面临的最大落差是没水没电,房子和家具都是土块垒的,门是透风的,房顶是用报纸糊的,晚上睡着觉,老鼠能从房顶掉到炕上。樊锦诗心悸之余,便想按照预先的打算,3年后就回城结婚,过上另一种生活。可慢慢地,随着研究的深入,她越来越感受到前辈坚守的意义,对这里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从此不再离开。48年里的每一天,对她而言,都是极为普通的,都需要她挤出时间,赠与她所钟爱的专业。“考古工作非常枯燥,不是数据就是公式,所以要静下心来做。”樊锦诗这样说,“不单单是我,我们那代人都这样。”

  樊锦诗的努力没有白费,她写下的那两本重达5公斤的敦煌石窟考古报告,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学术结晶。不仅如此,1998年之后,随着敦煌旅游的急剧升温,樊锦诗又大胆提出了“数字敦煌”的构想,以更好地保护千年石窟内的壁画和彩塑的原貌。樊锦诗的这一设想之后逐渐变成现实,她所作出的贡献,得到学界的一致认可。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不少与山口百惠和樊锦诗相仿的人物;面对变幻莫测的世风,人们也还常常吟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之类的古诗词。因为我们十分清楚,超出负荷的喧嚣只能带来人心的浮躁,纷扰的生活里,每个人都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安静一隅,以温暖自己的家庭,成就自己的业绩。也因此,许多人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并不想回到过去的贫困时代,只是想寻回以往的那一份平和安宁。”

  不要在乎别人是否还记得我。你能记得,友谊天长地久最好;你若忘掉,就让各自慢慢变老。“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在独立的宁静中,简单而芬芳地生活着工作着,生命如此,该有多么灿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11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连载
   第A25版:阅读
   第A26版:家装之窗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法谭
   第B02版:新民法谭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新民法谭
独立的宁静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丁酉大吉
橙黄如金楝树果
静安诗草
篆刻
品茶
老婆功劳大大的
新民晚报夜光杯A22独立的宁静 2017-02-10 2 2017年02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