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申城137万中小学生今迎新学期~~~
申城137万中小学生今迎新学期~~~
申城137万中小学生今迎新学期~~~
申城137万中小学生今迎新学期~~~
申城137万中小学生今迎新学期~~~
申城137万中小学生今迎新学期~~~
     
2017年02月1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申城137万中小学生今迎新学期
传统文化成孩子们开学第一课
陆梓华 马丹 易蓉
■卢湾中学举办“开学大联欢”,同学们载歌载舞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正月未过,年味悠长。今天,本市137万中小学生迎来新学期。了解家规家训、比试“飞花令”……在不少学校,传统文化成为这些中国娃的开学第一课。

  家风家训传美德

  这个寒假,在徐汇区田林-虹梅学区,每所学校的学生都拿到了一份相同的寒假作业——了解自己的家规家训。

  这也成为本学期西南位育中学开学典礼的主题。“身体力行,践行良好家风;内化于心,传承优秀家训;渗透文化,制定品质家规。”该校团委、学生会和大队部向全区中小学生发出倡议。

  “春节时,灯光下,一家人坐在一起,母亲手捧着相册,一页页翻着,一页页讲着。这些故事,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为人处世和人生态度。”男生温霈扬成长在一个京剧世家,从高祖父开始,一家五代人坚守着对海派京剧的传承。耳濡目染中,他认为,自己传承的是那股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

  两年前,男生王芃淏在轨交车厢内呕吐,怕弄脏地面,他选择吐在自己的书包里,并和伙伴一起清理了车厢才离开。小小善举被有心乘客记录,让他一度成为“网红”,也被评为徐汇区美德少年。王芃淏的爸爸“揭秘”:勤俭、勤奋、乐观、感恩,按时做好简单而又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渗透在每日生活的家训。因此,孩子也养成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习惯。

  “春”意盎然“飞花令”

  今天的卢湾中学犹如节日般热闹,一场新春民族大团结游园会正在举行。排练舞蹈、租借服装、布置环境,学校的“无边界课程”创设多年,老师们认为,学习的过程不只是经历书本世界的过程,而更应该是体验“生活世界”的过程。

  杨浦区杭一小学全体师生在一场“飞花令”的比试中迎接新学期的第一课。这场“飞花令”主题字为“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选手们你来我往轮流吟咏,整个校园被“春”意笼罩。

  普陀区朝春中心小学开展“我是诗词小达人”开学典礼,让孩子们吟诵经典诗词,展现中华传统文化,学好用好区本教材《古诗吟诵》,并评选出学校“诗词宝贝”。

  在嘉定区马陆育才联合中学,同学们拿到了老师准备的独具巧思的“红包”——一把直尺,用它来丈量自己的进步;一份阅读书单,用它来拓展自己的视野;一份奖状,用它来激励自己再攀新高。同时,学校组织学生将新年愿望折成星星,放在学校赠送的“星愿”瓶里。

  原创戏剧有新意

  话剧《赤子之心》在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演。这是该剧第二轮公演,几乎全由虹口区复兴高级中学、华师大一附中、北郊高级中学等10所学校的学生自主创作完成。同学们把虹口的革命史实搬上舞台,展示了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曾联松设计国旗的故事,描述在虹口生活、工作、战斗过的陶行知、左联五烈士、瞿秋白等人物事迹。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戏剧进校园”项目已纳入虹口课程改革,并把目标定位为“年年出新”,将戏剧作为德育载体让学生体验历史文化。

  本报记者 陆梓华 马丹 易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4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好吃周刊
   第B04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传统文化成孩子们开学第一课
唐装进校园 互赠“小红包”
家长不用下车接送 学生步道直通学校
大宁国际小学 教育集团成立
请学生当“首席品鉴师”
2017年打造“平安上海”升级版
新民晚报要闻A02传统文化成孩子们开学第一课 2017-02-16 2 2017年02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