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这场闭幕音乐会也是乐团即将开启的欧洲巡演的预演。8月20日,余隆将率领拥有近140年历史的上海交响乐团登台瑞士琉森音乐节,成为第一支登上这个世界音乐高地的中国乐团,随后上交还将履及奥地利蒂罗尔和格拉芬内格,最后一站抵达备受全球瞩目的德国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上海交响乐团此次巡演,也是中国乐团迄今为止规格最高的一次海外巡演。
上交
中国的文化符号
如果说,音乐是展现中国文明、中国文化史的语言;那么乐团作为传递中国声音的纽带,她一头联接着中国作品,另一头则通向世界。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上海交响乐团便迈出了“走出去”的步伐。1975年,乐团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巡演。此后,上海交响乐团更有计划地走进各国主流剧场,去展现中国乐团的实力,让世界听见中国交响的声音。
2009年,随着音乐总监余隆的接棒,使得上海交响乐团的国际巡演登上了新的高度。从这次巡演开始,上海交响乐团进入了欧洲一线剧院的音乐季。不仅如此,2010年在纽约中央公园传递来自上海世博会的问候、2015年“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演联合国大会厅,上海交响乐团创造了许多中国乐团的“第一次”。今年的欧洲巡演,乐团提前两年开始策划,在众多邀请中确定了最终的四站演出,成为国外主流音乐节的座上宾。
昨开演前,余隆在接受采访时自豪道:“在上海交响乐团近140周年的丰厚历史中,不仅仅是年轮的记刻,而是抒写出了一部进步的文明史和文化史。作为中国的一个文化符号,上海交响乐团有自信,站在全球最顶尖的音乐节上,创造属于中国、融入世界的新的生命迹象。”未来,余隆的目标很明确:“就像柏林爱乐是德国人的骄傲一样,未来,我希望上海交响乐团也能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世界 正倾听中国声音
据悉,此次欧巡上海交响乐团将在10天内履及琉森音乐节、蒂罗尔节日剧院夏日艺术节、格拉芬内格艺术节和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四地均为中国乐团首次受邀登台。其中,作为世界最高规格音乐节之一的琉森音乐节,更是在其80年的历史上第一次向中国乐团抛来橄榄枝。在今年的音乐节上,指挥大师里卡尔多·夏伊与琉森节日乐团、伯纳德·海丁克与欧洲室内乐团、巴伦博伊姆、阿格里奇、波利尼将先后登台献艺。而上海交响乐团,也将紧随琉森节日乐团之后,在音乐节主场KKL音乐厅亮相。
巡演是上交多年来与世界级艺术家和乐团一系列你来我往的深度合作的延续。2015年,指挥大师古斯塔夫·库恩来演出“24小时”《指环》,那个版本正是蒂罗尔音乐节的制作。同年,上海交响乐团与北德广播易北爱乐乐团(时称北德广播交响乐团)签署为期五年的跨国合作协议,在互访演出、音乐演奏人才培养方面携手共进。今年三月,钢琴大师布赫宾德用一周时间上演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吸引一众乐迷前来朝圣……互动,让上交真正融入国际主流音乐的“朋友圈”。
带着传扬中国声音的重任,此次巡演,余隆与上海交响乐团在每一站都精心安排了中国作品的呈现,包括阿龙·阿甫夏洛莫夫的《北平胡同》,邹野改编、理查·施特劳斯作曲的《在夕阳中》,何占豪、陈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文格洛夫将在琉森和格拉芬内格演奏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并在汉堡献上凄婉的《梁祝》。
余隆指出,现如今世界认知度最高的中国作品是《梁祝》和竹笛协奏曲《愁空山》。然而,这都是四五十年前的作品了,中国急需更多、更新、更优秀的原创作品,让世界了解近三十年来的中国变化:“种种原因,让中国原创音乐作品出现断层,热切期盼着中生代、新生代的作曲家崭露头角,带来能让世界听见中国的优品、精品。” 本报记者 朱渊